刚刚目睹了曹冲与曹操对话的曹植沉默了半晌,悠悠地说:“他怀疑是冲弟告密,害他被父亲责备。实际上冲弟仁爱,守军库的小吏知道在劫难逃便来求他,他只是不想看到他们因渎职被重罚,因此才剪了自己的衣服,说是被老鼠咬了。父亲何其精明,猜到了冲弟的用意,更猜到了鼠患之严重,召了小吏来一吓唬就全说了,这才责罚了二哥。”
荷烨倒是没觉得曹操偏心,“出了这么大的纰漏,负责人却是最后一个知道的。这事儿搁谁身上都说不过去,何况曹丕还是你们家的嫡长子。”
这话没毛病,但说出来总是让人不甚舒服。曹植干脆不再说什么,兀自不知道神游哪个太虚去了。
沉默了片刻,洛汐说:“你们三兄弟之中,倒是你二哥最像魏王。”
曹植从出神中抽回了思绪,“二哥能忍人之不能忍,这一点,我和冲弟都不如他。”
荷烨有些搞不懂这父子之间的复杂关系,“可你父亲似乎并不怎么喜欢他。”
“正是因为他像父亲。那年孙权上书给我父亲,言辞诚恳叫他登基,百官更是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地请求他称帝,可他力排众议地拒绝。当时,他问了很多亲近之人,二哥似是唯一一个,反对他称帝的人。”曹植说起这段往事,眼神中多了些复杂不明的情愫。
“父亲问他为何。他答,父亲以匡扶汉室自居,并时常剖白自我,立下重誓永为汉臣,因此获得不少汉臣的支持。孙权打破吴蜀联盟帮助了大魏,此时必然要依附于大魏。仲谋何其老辣,他想催促父亲称帝,而后便成为众矢之的,东吴便有谈条件的资本。”
“这分析得很对啊。”洛汐早就想说,曹操得是个傻的才会自己打脸去称帝。实权在手,还在乎个名?何况历史上曹操和那些汉臣的关系实际上还是不错的,要是这些一个个血溅三尺、碰柱而死,不说落下怎样的骂名,他自己心里也过不去这道坎儿。
曹植果然和验证了洛汐的猜想:“是没错。但他却并不真正了解父亲。父亲不愿称帝并非只是沽名钓誉,他与荀彧交好,与很多汉臣立下誓言,匡扶汉室。实际上他确有这样的情怀。”
荷烨倒是没像洛汐想的那么多,对曹操为人也不甚了解,暗自吐槽:难免有点又当又立的嫌疑……
说起曹丕,曹植隐隐有几分骄傲,“二哥很得民心,又深谙驭人之术,文治武功都是在我们兄弟之中极为出挑。虽然父亲认为冲弟最为拔尖,但我还是觉得冲弟不堪大任。”
曹植口中的完美人设、翩翩君子此时正双目噙泪,咬碎银牙。鼻翼忽闪了几下,眉毛都烧得卷曲。
兄弟二人都是极为聪颖之人,对视之下,双双垂泪。魏王势力崛起,一旦卷入夺嫡之争,那就是一条不归之路。
曹植的声音有些哽咽,无数画面在他脑海闪过,仿佛已经预见了不久的将来将要发生的种种惨烈。“二哥,一定要如此么?”
曹丕缓缓闭上了眼睛,最后一次全无保留地拥住了自己的胞弟。他们都很清楚,这样的时局之下,人才才是第一生产力。曹操正值壮年,又偏爱神童幼子,这乱世之中,生如浮萍,不进则退。
荷烨对曹植说:“现在你也亲眼看到了,曹冲没跟曹操告密,但曹丕却认定了此事,这大概就是万事伊始。”
曹植没有回答,三人消失在时光的尽头。
白驹过隙,转眼便是建安十三年。这一年大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一切,却要从一只不起眼的老鼠说起。
这一年,曹操失去了最疼爱的儿子,世子之争从幕后搬到了台前,赢不得、输不起,这一对兄弟之间,如同被筑起了厚障壁。
荷烨双手抱在胸前,问曹植:“你也怀疑曹冲之死是你二哥所为?”
曹植坚定摇头,“我二哥不会!他虽然执着于世子之位,却断不会做出手足相残之事。”
洛汐毫不留情地戳穿他,“你要是一点也不怀疑,又干什么非要走这一趟?”
曹植被说得哑口无言,虽然嘴上不置一词,心里却并不认可洛汐的话。
荷烨也不偏帮,老实说他也想知道这千古之谜真相到底如何。“接着看下去就知道了。”
这之后,曹操愈发宠爱曹冲,而对曹丕则是越来越看不惯,他日日小心谨慎,唯恐出差错,还是时常被训诫。可谓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而相对的,朝堂之上他的支持率大比提升,谋士队伍也越来越强大,各司其职、各有专长,隐隐已经成了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