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路人马准备在李靖的协同之下,一起进兵草原。
东路由李靖亲率人马,往北除了对东tu厥残余的部族进行袭击之下,还有个重要的目标,要拿下高句丽和百济。
“此战中应当以稳扎稳打为优先,若是出兵急躁,难免会步前隋的后尘。”
李治在军事会议上,如此点评。
李靖也为此有些担忧道:“当初前隋派出数十万兵马,远征三次未有结果,如今贸然出兵的话,就怕会适得其反。”
其实李靖并不主张贸然去攻打高句丽和百济。
“但我们也可以吸引到新罗人的相助,由新罗人来协助我大唐攻打其余两国。”
李治提出看法。
李靖还是有疑虑。
或许在李靖看来,这场战事应该收着打。
最好的追击时机已经过去,下一步应该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这也是李靖生性谨慎的结果。
李治看着李靖。
他知道,现在李靖在李世民的派遣之下,负责整个战局的总指挥。
李靖的压力很大。
李靖可不想因为哪条战线出了偏差,坏了他的一世英名,所以现在想让李靖放手去打高句丽和百济并不实际。
“那先出兵草原,我会再上奏,请求父皇准允出兵。”
李治决定跳过李靖这个环节。
如果说李靖不想担责,那就应该由李治自己来承担责任。
打不打得下高句丽和百济,由李治一个人来负责。
李靖想了想,点点头。
李治从他的反应中可以察觉,大概李靖还是有自己的想法,可能他上奏,李靖这边也会上奏。
……
果不其然。
李治在上奏之后,奏疏以快马送往京师的同时,李靖的上奏也启程了。
李世民近乎是同时收到了他所任命前线总指挥李靖,以及此战中最大功臣李治的上奏。
随即他把长孙无忌和房玄龄等人召集来,准备对他们进行一番耳提面命。
“晋王的意思,是要继续乘胜追击,不过为了总体战局的考虑,晋王并不太支持让边军也进入到高句丽和百济境内,而是由晋王自行带兵出击。”
李世民把李治的意思,大概传达了一下。
长孙无忌好奇问道:“那陛下,晋王的意思……是说打百济和高句丽,由他一人便可了?”
房玄龄也问道:“晋王是否需要增调人马?”
李世民摇了摇头。
这让在场几名大臣都觉得很惊讶。
要知道,李治麾下可就只带了一万兵马。
之前朝中也有人怀疑,李治能取得这样的大捷,是偷偷从弘农多带了人马。
战后进行过清点才发现,李治真的就只带了一万人马,只少不多。
就算李治所部在幽州左卫城一战中并未有大的损失,可让一万兵马去攻打百济和高句丽,也是有点太冒险了。
“若是让晋王带兵北上的话,只怕会有大的风险,还不如……见好就收。”
长孙无忌提出了他的看法。
这意味着,长孙无忌并没有支持李治在出兵上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