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漠北走去的地方是一家面馆。
面馆不大, 且老旧,但却都收拾得很是整齐干净, 仅有的五张桌子摆放有序,桌面亦擦得干干净净。
正值饭点,面馆里坐着两桌三位客人,其余三张桌上皆摆放着大碗长筷,只见碗中余着残汤,一名头裹青巾的老妇正在收拾碗筷,显然是食客刚离去不久。
一位比老妇年长些的老人左腋下撑着一根长杖正在门边置放的案台前和面,一旁炉子上烧着的热水热气不断蒸在他面上,使得他热汗直流。
他稍停下手上动作用挂在脖子上的棉巾揩一把脸上的汗水时瞧见了正朝面馆走来的向漠北, 顿时面露喜色, 忙将手上活计完全停了下来, 不停地朝他抬手比划着什么, 笑得脸上的褶子都快挤成了堆,可见见着向漠北他心中之高兴。
那正在收拾的老妇此时也瞧见了向漠北, 如那老人一般也笑得高兴不已, 却不说话,只是比划着双手将他们请进了馆子里, 让他们在她刚收拾好的一张桌上坐下。
“饺子。”向漠北边坐下边道,看了仍站着的宋豫书一眼后补充道,“两碗。”
老妇点点头,又抬手比划了些什么, 便朝那老人走去。
“桌椅干净的。”已然坐下的向漠北兀自提了桌上的茶壶,拿了一只倒扣的粗陋茶杯倒了一杯茶推到宋豫书面前, 语气淡漠, “坐吧。”
“嘉安兄这是嘲讽我呢吧?”宋豫书不介意地笑笑, 大大方方地落座,丝毫也无嫌弃之意,拿过向漠北推给他的茶水便喝。
茶水苦涩,一尝便知是低劣陈茶,宋豫书却面不改色,有如品茗,甚至笑得愈发欣喜,道:“尤记得我与嘉安兄初相识便是在一家面馆,你我吃的也是饺子。”
俨然是想起了愉快的过往,宋豫书嘴角微扬,“那时我初到和天府,不想却被贼人顺走了钱袋子,若非嘉安兄相帮,我怕是就被店家扣在了那面馆里了。”
“不曾想嘉安兄还记得我喜吃饺子。”宋豫书说着,从桌上筷筒里抽出了四支筷子来,递了两支与向漠北,一副迫不及待想要尝一尝这家面馆饺子的模样。
向漠北接过筷子却久久不语,只是发怔似的看着手中筷子,思绪仿佛跃到了很远的地方,直至那名老妇将两碗热腾腾的饺子端上来。
宋豫书当即尝了一个,赞道:“不想在这静江府竟能吃到如此地道的饺子,味道比和天府的丝毫不差。”
老妇笑得面上褶子看起来更深了,这才转身招呼其他客人去了。
向漠北却答非所问:“他们二人是哑夫妻,三十年前来从甘西府来的静江府,膝下无儿女。”
说完,他将筷子朝桌上笃平,也吃了起来。
宋豫书则复看了正在灶台以及案台前忙碌的这对老夫妻一眼。
生活向来不易。
至饺子吃完,宋豫书这才又看向向漠北,似叹似慨般道:“多年不见嘉安兄,不曾想能够在这偏远的静江府遇到,可谓激动之至。”
“无甚好见的。”向漠北神色冷淡,若非宋豫书方才那席话,瞧着他这般模样,若说他与宋豫书相识,怕是都无人相信。
宋豫书似是习惯了他这般态度一般,分毫不恼,反是又客气笑问道:“嘉安兄可介意同我走走?权当消消食?”
向漠北没应好,也未有拒绝,而是从腰间摸出一粒碎银,搁在了桌上。
一如他们初识那般,由他请了宋豫书这碗饺子。
忙碌的老妇并未注意到向漠北离开,待她发现桌上那粒碎银拿着它追出去时,外边已经不见了他的身影。
老妇将碎银放到自家那口子手里,那老人攥着碎银,无奈地叹了口气。
这孩子总是这般。
向漠北让向寻先行回去,自己则与宋豫书步行。
细雨更密,雾气更浓。
向寻将一把油纸伞交给向漠北,这才驾着马车先行回去。
宋豫书伸手虚接一把细雨,道:“这静江府的天气倒是和天府从未有过的,总是湿润润的,感觉不管走到哪儿都能掐出一把水来。”
“惯了就好。”向漠北颇为难得地接话。
“也是。”宋豫书点点头,“这天下间确也没什么是习惯之后接受不了的事情。”
“对了,险些忘了一物。”宋豫书忽然想起什么,当即朝一直不远不近跟在他们身后的卫西招招手,卫西随即上前来,将一只方正的包袱交到他手里来。
宋豫书接过之后便双手递给了向漠北,笑道:“前日去给嘉安兄道贺,嘉安兄不愿见,其余贺礼当时留下了,唯独这一份我亲自备的,想要亲手送到嘉安兄手中。”
向漠北不想接。
只见宋豫书径自抓起了他的手,将包袱塞到了他怀里,郑重道:“嘉安兄可以永不见我,但这一份礼,嘉安兄不得不收。”
向漠北的手僵了好一会儿,才接住宋豫书塞到他怀里来的这一个看着不大却颇为沉手的包袱。
他没有反手扔掉。
宋豫书这才收回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