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早上,浦海的天空飘着细雨,不过从坑洼处的积水程度看,昨晚的雨应该不小。应该是这个夏季的最后几天凉爽天气了,空气的味道不错,雨水冲刷过的植物也好看。 杨景行八点到公司,前台说庞惜还没到。一楼的通告牌上有了新鲜内容:恭喜庞惜新单《自相矛盾》网络发行获得圆满成功。难怪前台在播放这首歌。 这也是守旧的宏鑫第一次进行单曲网络,大概是为今后和通信运营商的合作试水。其实也不是特别成功,发行两天,也只是勉勉强强进了几个新歌排行榜,当然都是网络的。 其实市场如此萎靡不振,正规公司的签约歌手进行的正规网络发行并不多,以宏星的底子和庞惜本身的小名气,要进个前二十的排行榜不是多有难度。 杨景行上楼就开设备开始装努力,不过做的不是公司的活。庞惜是八点二十左右到的,跟杨景行解释是因为下雨才耽搁了一点时间,然后就按照顺序汇报事情,先说她觉得最重要的:“明经理的秘书前天给我送来一份建议书,是为你建立作者档案的,你看看。” 其实给艺人或者作者做一个档案就是为了以后的宣传统一口径和路线,可繁可简,“四零二档案设立意见书”看起来是准备高级简约化,还说需要杨景行自己配合,意思就是要他本人贡献出点音乐先进事迹,写着好看。 杨景行扫了一眼后说:“不需要,我等会亲自跟明经理说。” 庞惜点头:“我也是这么回复她的,说你可能没时间。” 杨景行笑:“谢谢,直接说我不愿意就行。” 庞惜笑笑:“我以后知道怎么做了……庞惜的新单发行了,昨天下午快下班的时候来过,说就看你在不在。” 杨景行说:“那首歌我只是修改了一下,回避为好。” 庞惜点头:“她来找你也不方便……程瑶瑶这几天没来过。” 杨景行笑:“你以为我多受欢迎。” 庞惜不笑,问:“如果庞惜再送礼物来,我怎么做?” 杨景行说:“推辞不掉就谢谢,通知我一声。” 庞惜想了一下后点头:“六一公司有活动,没孩子的也可以带小朋友去玩……” 又说了一些杨景行可知可不知的杂事后,庞惜开始找事做:“你回家期间,学校有什么事要我做吗?” 杨景行摇头:“你也过六一吧。” 庞惜又问:“付飞蓉那边呢?我可以办的。” 杨景行还是摇头:“不用了,谢谢。” 最后庞惜还是招到事了,帮杨景行问了制作部的明经理在不在。 去见了制作部经理后,杨景行又去找甘凯呈,想说说自己对上次拿到的小样和谱子的看法,甘凯呈不想听,让杨景行随便处理。 杨景行回到办公室后,就打出了作为一个音乐编辑的第一个电话。 对方也是圈内小有名气的作者了,在一个闹糟糟的地方接的电话:“喂,那位?” 杨景行说:“古老师,您好,我是宏星公司编辑部的杨景行,很抱歉打扰你……” 对方明显不想听啰嗦:“你有什么事?” 杨景行说:“是这样,我仔细看了您的《不经意之间》这首作品,有几点不成熟的想法,能不能耽误您一点时间?” 对方有些不悦:“你新人啊?不成熟说什么?成熟了再说,让甘凯呈跟我说,我现在没空。”电话就挂了。 杨景行又给第二作者人打,这位也不是新人,但是地位就没第一个高,相对礼貌很多:“……有空,你说,怎么样?” 杨景行说:“旋律很不错,很上口,不过我觉得副歌稍微短了一点,您看可不可以扩展一下,还有这个副歌前的这个桥段,显得有一点脱节,我觉得您的构思是完整的,但是可能完成得仓促了一些。” 对方又问:“你说你叫什么?” 杨景行说:“我叫杨景行。” 对方沉默了一下,再质问:“四零二?” 杨景行陪笑:“那是我另一份工作,现在我叫杨景行。” 对方似乎很生气:“你早说呀!你怎么干这个了,要不是听老陈说过你我还不知道。陈勋你认识吧,你们见过啊。” 杨景行说:“我和陈老师见过一次。” 对方长得很清楚:“程瑶瑶年初的发布会,我想起来了!我和老陈是老熟人了。哎,你在哪?要不我们见面聊,叫几个朋友认识一下?” 杨景行说:“我很想去,可现在没时间。您看,我班门弄虎给您提的一点建议,不好意思了。” 对方说:“哎呀,这首歌我自己都忘记了,你就看着办,不行就算了。你不是还在音乐学院读书吗?怎么去宏星干这个了?” …… 毫无收获,杨景行又准备给第三个打,这时候手机响了,是第一个人打过来的,态度明显不一样:“四零二,不好意思啊,我刚有点事脱不开身,好不容易才推掉。你也不够意思,也不说你是谁,我没见过你,哪听得出来。” 杨景行说:“四零二哪敢跟您讨论作品,我只敢报宏星公司编辑部的名字。” 对方哈哈:“谦虚了,讨论嘛,没关系。我这人就是这样,不管是谁都可以,甘凯呈我也骂也吵,工作嘛。” 杨景行说:“你这么说我就放心了。” 对方说:“《不经意之间》,说实话是我今年自己满意的歌,甘凯呈是老朋友我才给他。你觉得怎么样?” 杨景行说:“我觉得很好,但是编辑眼中不能有完美的作品,我只好打肿脸充胖子,有几点看法说一下,您多批评。” 对方大度:“你说吧。” 杨景行说:“首先,我觉得歌词太简单了一点……” 对方严肃:“四零二,你也是写歌的,创作这种事,灵感这种东西,其实有时候很难沟通,我不是说你没能力体会我的作品,但是有些事毕竟是见仁见智的,有时候简单的恰恰是最好的,跟做数学题一样。” 杨景行说:“我同意您的看法,既然这样,我建议您是不是把旋律再丰富一下,这样效果可能会比较好,怕听众会觉得太单薄了……” 对方说:“听众?我从来不迎合听众,这个谁都知道。你们要是觉得不好就算了,我一堆约!” …… 杨景行坚持不屑,最后终于遇到一个靠谱的,但是这个也靠谱得过分了,聊了一个小时还不肯挂电话,简直是想把四零二的作曲技巧和心得都听一遍,而且对杨景行提的意见惟命是从,毫无艺术家气节。 十一点多,甘凯呈轻轻推开了工作室的们,看见杨景行还在打电话就窃笑起来,他还在一旁偷听,并做怪表情。 杨景行挂了电话后就笑:“太有挑战了。” 甘凯呈得意:“知道我为什么喜欢你,就因为你让我觉得太轻松了……让你体会一下,别太认真。” 杨景行怀疑:“你故意挑给我的吧?” 甘凯呈坏笑:“一般,大部分都这样。” 两个人就这个问题讨论一下,甘凯呈说好多作者不是做音乐,而是研究音乐。真正专业的,应该还是买家要什么样的东西就能尽快给出个八九不离十的。可是好些人呢,只是漫无目的地研究,碰巧得到一点成果了就以为那是他才华和汗水的结晶,至于这个成果是否有意义,就不管了。 专业的接了要求明确的单子,几天甚至几个小时之内就能给出东西,可研究者呢,十天半个月也不一定憋得出几句像样的。 甘凯呈认为这不是创作理念的差别,根本就是态度的问题,是专业理论知识的悬殊,和才华天赋什么的无关。事实上,做出来的音乐出经典的几率比研究出来的要高得多。 在产业中做,会有各种各样的要求,能让作者学更多接触更多,自然你就高端了。可是小作坊研究呢,停留在自己了解的小范围内,结果出来的东西说好听点是风格,事实上就是雷同。 甘凯呈语重心长:“要救音乐,就要做音乐,不能再研究了。” 杨景行怀疑:“你提醒我啊?” 甘凯呈严肃:“我是把这个任务交给你。” 杨景行说:“我还在研究阶段。” 甘凯呈摇头:“你是高端地做……其实道理大家都明白,但是做,我也不行,你行……你别笑,这是我几十年悟出的道理!好作者,就是要能写口水歌,也能写《谢谢》!” 杨景行尴尬地笑:“就算你对我有一点点赏识,也别这么吹嘘自己的眼光。” 甘凯呈哈哈:“我甘凯呈这么多好话,换一个午餐没问题吧?” 杨景行点头:“行,随便你点。” 甘凯呈又说:“两个男人?都带助理。” 杨景行点头。 甘凯呈离开,出门了还亲自通知庞惜:“小庞,中午一起吃饭,你的头请客。” 杨景行在泽雨轩 zeyuxua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