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梅萍想了一想:“小羽哥哥,这个问题我暂时不能回答你,你让我思考几天!”
思考什么?喻梅萍根本就思考不出来,她是要回去请教老师,在那些U盘里找答案,可那些东西连同电脑一起放在保康,她只能赶紧回去寻找答案。
喻梅萍的电脑里可没有搜索引擎,她当初是把那些乱七八糟的U盘,分别做了编号,对每一个U盘里的文件都做了检索,然后用手工做了一张目录表,即便她回去了之后,也不可能在电脑上一查便知,必须要花上几天的功夫,还有可能要做上一些笔记。
喻梅萍当天就赶回了保康,回到家后她翻开了目录,把有可能得到答案的U盘都找了出来,然后一个一个的检索,这件事她整整花了两天再加上两个半夜,到最后才一拍大腿:“原来问题出在这里!”
第3天,喻梅萍便急匆匆的赶回了神农谷去找崔小羽:“小羽哥哥,问题可能出在这里,无线电短波遇到山体和其他障碍物,它是穿透不过去的!”
“那我们岂不是白搞了吗?这个世上哪里没有障碍物?按照你说的,我们所处的地方不是平面,是一个球是圆的,那么它就会有曲率,即便是没有障碍物,那也不会传得远!”
“你别急,听我慢慢把话说完,虽然无线电短波是穿不过山的,但是它可以往天空发射,在咱们的头顶上,有一层东西,叫电离层,无线电电波遇上电离层之后,它会反射,当电波到了地面之后,地面上又会反射回去,就这样不断的反射,可以把信号传的非常远,这样就可能出现了一个问题,两个通信点虽然隔得很近,但是中间有了障碍物,它反而收不到,而远的地方却收到了。”
喻梅萍讲这个话,是有实例的。无线电刚刚开始实用的时候,大概是在20世纪初,那时候人们对它的认知还不足,短波遇上障碍就通不过了,所以那时候人们都使用长波来通讯。长波通讯有个优势,它遇上障碍物信号会自动翻越过去,但是这样做有个很大的问题,因为信号要翻山越岭,它的衰减很快。当时的人们采取的方法是,把信号塔建得很高,并且加大信号的发射功率,即便如此,限于当时的条件,无线电信号还是传输的不远。
现实改变了人们的认知,当时在丹麦的首都哥本哈根附近有一个农场,那一天农场发生了火灾,农场便用长波无线电台向城里呼救,结果一直没有得到回音。正在这时有一个无线电业余爱好者,使用自己家里的短波无线电发出了求救的信号,无线电业余爱好者他纯粹是个人爱好,也不可能有那么大的财力来建造很高的信号塔,也不可能使用大功率无线电电台,结果他发出的求救信号哥本哈根也没有收到,收到的地方说出来大家都不相信,而是在地球的背面,美国纽约的一个无线电爱好者收到了。于是这位收到者就使用了某种途径,信号又绕了半个地球回到了哥本哈根,通知了哥本哈根当局。
当然火救的怎么样不在这里考虑的范围内,但是这件事情,引起了许多发明者和使用者的思考,经过不断的摸索,人们终于发现了短波通讯的原理,也找到了电波传输的路径。
所以当喻梅萍找到了这个答案之后,她便快速的赶回了谷里,崔小羽他们的研究是成功的,不过是他们自己还不知道而已。
当喻梅萍把这个结果告诉了他们之后,崔小羽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梅儿妹妹,你不会是在骗我吧?”
喻梅萍笑道:“骗不骗你,咱们做个试验就知道了,把一台发报机放到船上,咱们顺着荆水而下,船尽量走得远一些,再试一次就知道了!”
说干就干,崔小羽非常的兴奋,他们马上找了一条船,一路向保康驶去,没多久他们便收到了信号,船一直行到保康县的边界,信号一直很清晰。
成功了!崔小羽很兴奋,喻梅萍也非常高兴,她告诉崔小羽,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要把散落在一地的这些元件,归拢到一个盒子里并且固定住,方便携带,然后带着这台发报机,跟着喻河他们的船,一路往长江下游驶去。他们要试一试,这台发报机发射的信号,极限的距离在哪里?然后再加以改进,尽量把信号传播的更远。两个实在传播不到的远距离点,就要考虑在中间增加中继站,如果这些全部完成了,那么无线电远距离传输的实用性就达到了。
喻梅萍惦记了许多年的想法终于得到了实现,接下来就该考虑怎么样培训收发报员,以及维护人员的事了,这些都可以交给崔小羽他们去办。
喜欢明末自由行请大家收藏:(www.zeyuxuan.cc)明末自由行泽雨轩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