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雨轩 > 经典短篇 > 华为经济学 > 第三节 华为的“货币政策”

第三节 华为的“货币政策”(1 / 1)

第三节

华为的“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也就是金融政策,是指一国的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与信用量的方针、政策和措施的总称。货币政策的实质是国家对货币的供应,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而采取不同的政策趋向,调节市场货币流通量,使之保持在一个合适的水平。国家既要防止货币发行过度造成的通货膨胀,也要防止货币过少使市场流通发生困难。

根据对市场货币流通量的控制,货币政策可以分为两类:扩张性货币政策(积极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稳健货币政策)。当经济萧条时,中央银行采取措施降低利率,由此引起货币供给增加,刺激投资和净出口,增加总需求,这叫作扩张性货币政策。反之,当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率太高时,中央银行采取一系列措施减少货币供给,以提高利率,抑制投资和消费,使总产出减少或放慢增长速度,使物价控制在合理水平,这叫作紧缩性货币政策。

这两种政策应当在经济周期中平衡地使用,但实际上人们很难做到这一点,扩张性货币政策出现的次数总是多于紧缩性货币政策。扩张性货币政策本应当是治理市场萧条的良方,国家通过补充市场流动性使市场获得一定的血液,维持一定的投资和生产,保障就业。这种对市场流动性的补充并非从天而降,而是通过信用向未来透支的,如同在灾害年份不得已采摘部分未完全成熟的果实,这种做法本应当适可而止,但人们品尝到提前消费的快感后,就会对此产生依赖,甚至上瘾。另外,对于紧缩性货币政策,国家推行的难度显然要大得多,因为这意味着通货紧缩,物价与工资都会相应地下降,但民众感觉工资应当是刚性的,上涨可以,下降则会不满,哪怕物价是下降的。所以,各国对紧缩性货币政策运用得比较少,仅在经济显著过热的时候使用,且力度有所克制;各国对于扩张性货币政策不仅施用频繁,而且力度可以无限放大,例如,美联储为了应对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经济恐慌,实施无限量的量化宽松政策。

对于两种货币政策“厚此薄彼”的现象,其实也是顺应大众“有福先享”的生活理念,这就像那个“朝三暮四”的寓言所讲的那样。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养猴子的老人,他很喜欢猴子,养的猴子成群,他能懂得猴子们的心意,猴子们也懂得主人的心意。那位老人因此减少了他全家的口粮,来饲养猴子。但是不久,家里缺乏食物了,他将要限制猴子们的食物,但又怕猴子们生气,不听从自己,就先骗猴子们说:“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三颗,晚上四颗,这样够吗?”众多猴子一听很生气,气得跳脚。过了一会儿,他又说:“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四颗,晚上三颗,这样够吗?”猴子们听后都很开心地趴下,高兴地对那老人服服帖帖了。同样的道理,扩张性货币政策比紧缩性货币政策更受大众欢迎,因此这种现象也没什么错,只是从长期的结果来看,各国的通货总是多多少少会膨胀的。

但是,人类真的都是猴子这种想法吗?不是,很多成功人士走的是吃苦在前,享福在后的路子。那些志向远大的创业者时刻厉行节约,尽可能地为未来的事业多做投入,因此他们不是消费明天,而是通过今天的努力为明天创造更多的财富。这样一来,他们在财务结构上就不会有太多的负债,能够保持财务健康。过多的负债则意味着明天创造的财富要与人分享。当然,与人分享没什么不对,但要看量的大小。如果无限制地负债,意味着明天创造的价值要与很多资本分享,这样一稀释,自身的收益率也许跑不过平均水平,那样即使赚点小钱,实际上也是亏了。一个中国老太太和一个美国老太太进了天堂。美国老太太在临终前说:“我终于还完了房子的按揭贷款。”而中国的老太太则说:“我终于攒够了买房子的钱。”这则笑话是笑中国老太太勤俭一辈子也没享到福,但美国老太太做了一辈子房奴,又能好到哪里去呢?有学者研究发现,现代人体质大不如前,比父辈更容易罹患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等疾病,现代人在40岁时的健康状况相当于父辈的55岁。其实,身体的健康也是财务健康的反映,很多现代人背负着重担,不得不用透支生命的方式偿还。

人在青壮年时期能够创造最多的财富,而晚年则年老体衰,需要更多的保障,因此应当趁年轻时多工作、多积累,为自己的晚年多储存一些财富,在孱弱的年月获得踏实的安全感。但“朝四暮三”的思想侵蚀了大多数人,也侵蚀了大多数企业,这反映在每个企业的“货币政策”上。很多企业将引进资金作为经营目标,动辄要上市,要融资,积极获取账面资金。然而,企业如果没有过硬的本领,这些资金真的能够带来美好的明天吗?不能,它们只能成为明天的负担。巴菲特是世界最为知名的投资家,但他偏爱手中持有大量的现金,对于通过负债而获得的资金慎之又慎。他在2011年《致股东的信》中系统地阐述了他对现金与债务的观点和原则:“毫无疑问,有人已经通过借钱投资变得很富有。然而,这种方式同样能让你一贫如洗。当杠杆发挥作用时,收益能被成倍放大。配偶觉得你很聪明,邻居也对你艳羡不已。但是,杠杆会使人上瘾。一旦从中获益,极少有人能退回到那些更为保守的操作方式上去。历史经验告诫我们,无论操作者多么聪明,他都无法避免运用金融杠杆所导致的归零。由于对金融杠杆始终保持谨慎的态度,我们的回报率也略受影响。尽管如此,拥有充足的流动性,将使我们得以安枕无忧。”

超发的货币犹如天上之水,不要白不要,因此很多人拿着借贷的资金买房产、买股票,但是这只是海绵吸水,注定会迅速流失,或者在时间中蒸发。真正的智者知道,留住水分得靠根深叶茂的大树,那些耐得住寂寞、默默成长的大树。华为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大潮中始终保持着清醒,不管外面股市、房地产炒得多热,华为一心一意地进行技术研发,坚持不懈地打造核心竞争力,追求企业自身的财务平衡和健康,靠本事挣钱,这样挣到的钱才能牢牢攥在手里。如果把华为比作一个政府,我们发现它对内长期执行的是紧缩性货币政策,这不仅表现在华为不上市,而且还表现在它理性地控制着资产和负债的规模。举个例子来说,华为对内部员工的虚拟受限股是有最高的饱和配股数量限制的,不是员工想买多少就能买多少。按照华为对虚拟受限股的分红力度,那是相当有吸引力的,如果敞开招募,员工绝对会动员家属亲友加入进来。但是,华为只接受员工本身创造的剩余价值作为股本,其目的不是使公司获得多多益善的资本,而是避免员工过早地用剩余价值进行享受。公司用高额的分红(相当于高于市场利率的投资回报)吸收他们手上闲置的资金,让他们暂时地又成为身无分文的无产者,忘我地投入新一轮的工作。这样做实际上就相当于采用了紧缩性货币政策,让员工储蓄大于消费,在最佳的年纪多投入工作,把更加富裕的生活留给未来。

“紧缩性货币政策”实际上促使华为保持长期坚持艰苦奋斗的状态。“长期坚持艰苦奋斗”是华为核心价值观理念的根本保障。员工如果没有艰苦奋斗精神,处于快乐享受的状态,就不可能把客户放在心中,也不可能真正去奋斗,那么“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就成了空话。我们都知道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道理,艰难困苦可以激发人的斗志,这时候人们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往往能够以弱胜强、攻无不克。但是,胜利的果实不能不与奋斗者分享,员工分得应有的财富后还能不能保持奋斗精神?毕竟生活是人们基本的需求,有了良好的生活条件,有多少人能继续过艰苦的日子呢?还有必要继续艰苦奋斗吗?任正非洞悉到人们心灵深处的疑问,提出“以众人之私,成就众人之公”的管理原则,用更多的回报奖励放弃当下享受的员工,让“艰苦奋斗”不只是一句口号。

华为的“货币政策”并非华为制定和执行的实际政策,而且它也并没有把这种政策延展出多少具体的手法,这只是一种经营思想。这种经营思想利用人性改造人性,引导人们放弃及时享乐的思想,趁着年富力强的时候多为未来创造财富。所以,政策并非要迎合大众,政策也可以改造大众,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能保持艰苦奋斗的状态,无疑将一直强大下去。喜欢华为经济学请大家收藏:(zeyuxuan.cc)华为经济学泽雨轩更新速度最快。到泽雨轩(www.zeyuxuan.cc)

看剑来

最新小说: 贝海拾珠 纯原乡 遇到梦 椿与冬 我的明恋是暗恋 从紫罗兰开始的无限穿越 不知风吹向何方 我们的故事清溪 小窦日记 亚橘的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