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益也看到了大禹的铁血政策,为了不让大禹或者其他的大臣,给自己挑刺,伯益就上奏朝廷,连自己的铜矿也献给了朝廷。这个铜矿,就是原来的金矿。原来的时候,金铜部分,还可以挖掘,现在不行了。
大禹已经明文规定,黄铜是国家专属,是制造制钱的材料。即便是九州的王,也不能制造自己的制钱。嬴城的很多官吏,看着可惜,但伯益还是将铜矿贡献了出去。其实,也是把一个祸害除去了。
伯益的想法是很有道理的,大禹统一货币,就需要统一黄铜的控制权。伯益不愿意趟这个浑水,一个小国的安危,是建立在大国之下的。不懂的这个道理,说不定哪天就被人家收拾了。
伯益交出去了铜矿,但嬴城之地,还有为数众多的铁矿。尤其是嬴城的北山,漫山遍野都是黑铁石,只要用镐头就能挖出来。伯益又掌握这冶炼的技术,伯益不但允许王府有冶炼作坊,就连嬴城的官吏,只有有条件的都可以冶炼。
嬴城的冶炼作坊很快的就遍布莱芜,嬴城的铁制农具也是九州最好的。不但是嬴城的牛马市场,有铁器的售卖,就连吐丝口的丝绸市场,都捎带着卖农具。很多来吐丝口的外地客商,在购买生丝麻丝的同时,也购买一些铁具。
到了后来,嬴城的吐丝口,逐渐形成了一个买卖的市场。最早的吐丝口只是卖本地的生丝麻丝,到了后来,各地的生丝麻丝,也都拿来吐丝口售卖。在吐丝口,已经不是只卖本地的市场,形成了一个买卖的集散中心。
吐丝口的生丝麻丝卖的好,也带动了嬴城铁具的销货量。这些生意人,把嬴城的铁具买回去,也把嬴城的冶炼技术,和铸造技术带回去。随着很多地方,发现了铁矿石,全国冶炼的作坊也逐渐多了起来。
但在嬴城的汶河码头发生了一件事,让伯益担忧起来。
汶河的码头,原本都是伯益所修建,随着码头的繁忙,嬴城于下游的码头便产生了纠纷。往往都是船家与码头的矛盾,最后延伸为各路生意帮派的纷争。汶河水上的船家自发的组织起来,就跟汶河上的码头叫板。
最后达成协议,船家是一个帮派,叫做船帮,码头也自发的组织起来,形成一个码头帮。码头帮跟船家帮合伙,自然就会欺负运输的商家。本来,汶河水上的运输,是比路上的运输要便宜的。因为路上会下雨无法通行。
船家就可以在雨天行驶,很多商家为了赶时间,多数是使用船家。自从船家形成帮派,就统一了价格,形成了垄断地位,就抬高了价格。这就引起商家的不满。最后的结局就引发械斗。
以往的宗族打斗都是拳脚相加,现在的形成了械斗,就是使用锋利的铁器,有的还使用铁制的刀剑。要知道,民间是不允许制造刀剑的,但冶炼生铁的作坊多了,挡不住有人偷偷的打造刀剑。
汶河码头引发大规模械斗,死伤无数。伯益只有派官兵镇压。械斗是制止了,但死了那么多人却是无法挽回。伯益意识到,民间的冶炼,有可能会给更多的派系争斗,提供锋利的武器。
这这样下去,一旦被有心人利用,就会引起一个地方的骚乱。特别遇上灾荒之年,人们为了活下去,是不惜铤而走险的。喜欢新伯益的传说请大家收藏:(zeyuxuan.cc)新伯益的传说泽雨轩更新速度最快。到泽雨轩(www.zeyuxuan.cc)
看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