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淮领着兵卒轻装上山,这一路走来,他们发现了好几名魏国哨探和先行部队的尸体。郭淮立刻警惕起来,令兵将缓缓上行,同时将这一情况报知司马懿。
快到半山腰时,突然一队蜀兵杀来,魏军一阵慌乱,不过并未撤退,这些兵卒在郭淮的指挥下立刻转入防御,蜀军发出一阵零星的箭雨后猛冲上来。
双方接战时,郭淮很快就确认这股蜀兵不足500人,魏军士气大振,在郭淮的指挥下有条不紊地由防御转为进攻队形,蜀军冲杀一番后狼狈退走。
蜀兵已经退去,郭淮担心中蜀军的埋伏,令士卒原地休息,立刻派人向司马懿报告并等待指令。
在司马懿看来,如果郭淮在荆山上没有遇到蜀兵,他可能会立刻下令全军退去,现在发现了蜀兵和哨探的尸体,这就进一步表明这2万蜀兵已经溃败。
得到指令的郭淮没有犹豫,继续率队沿小道小心地前行,直到傍晚登至顶锋,确实如司马懿预料的一样,荆山之上再无蜀军埋伏。
司马懿暗自兴奋,庆幸自己选择了正确路线,只要魏军越过荆山,到了南漳城就能获得补给,撤回襄阳之路就畅通无阻。
次日早上,饿了一夜的兵卒等来的不是热气腾腾的菜汤和面饼,而是翻越荆山,抵达南漳后再用饭的指令,士卒皆满腹牢骚却不敢发泄。
司马懿令徐质和戴陵率1万兵卒先行,其间砍伐杂枝,整平小道,为身后的1万骑兵开辟道路。
徐、戴二将领着饥肠辘辘的兵卒立刻上山,本就累得气喘吁吁的兵卒哪还有力气去整平道路,敷衍了事一番就匆匆下山往南漳而去。
一个时辰后,蜀军锣鼓喧天,喊杀不止,司马懿令陈泰带着1万骑兵断后,自己引着剩余兵卒和众将往山上而去,令兵卒沿途尽量去除影响骑兵通行的障碍。
蜀军不急于进攻,只是排出防御队形缓缓地逼近,奉命断后陈泰也不与之接战,只是排好冲击队形,阻断蜀军上山之路。
直到傍晚,魏军的步卒全部撤离后陈泰才下令撤退,饿了一天一夜的兵卒如蒙大赦,一窝蜂地退往山上,毫无阵形可言。当然,在这山上他们也排不出任何阵形。
荆山上,岐曲的小道仍然狭小,根本不适合大队的骑兵通行,蜀兵一窝蜂地猛攻上山,二百多把蹶张弩大显神威,密集的标枪从天而降,近千名手执连弩的蜀军争先恐后地寻找猎杀的目标。
眼看天色已晚,山路更难行,身后大批蜀兵穷追不舍,各种箭矢如雨点般砸来,兵卒赶紧弃掉自己战马沿小道急速行军,希望能逃脱蜀军的追杀,希望在饿死之前赶到南漳城。
蜀军没有追赶魏军的兵卒,而是四处收集散落的战马,直到天黑时竟然得到9千多匹战马,姜维和赵广乐得合不拢嘴。
姜维撤走荆山上张绍和傅佥的兵马,故意将魏军诱骗荆山,甚至放弃了许多次重创魏军步兵的机会,如此大费周章,就是为了得到这批战马!
冷兵器时代的战争中,骑兵速度快,冲击力强,适合长距离奔袭或迅速地迂回,在中原地区或其他地形辽阔的地方,这种先天的优势任何兵种都无可匹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