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姜维还是刘闪,都低估了魏国保雍、凉二州军麦的决心。有细作来所,魏国又有一队援军往长安进发,刘闪猜想,或许是魏国的粮仓即将见底的原因吧。
蜀军主力屯兵雍州,兵临长安的消息传到吴国,同为盟友的孙权并未感到庆幸,而是心神不宁,难以安睡。
身在襄阳的陆逊敏锐地察觉到来自西川的威胁,他令吴军退出已经占领的山都、邓县和蔡阳,魏将满宠也很配合,他默契地让大军北退20里做为示好。
自诸葛亮北伐开始,吴、蜀两军多次同时北进互为应援,蜀军逼到长安城下时吴国却退缩了,这样的变故,深通兵法韬略的姜维确实没有预料到。
然而,拥有“上帝视角”的刘闪却将形势看得一清二楚:如果蜀军战局不利,退至陈仓甚至陇西一线,吴国将毫不犹豫地向魏国发起进攻。
若是蜀军进逼长安,吴国定会保持观望;要是蜀军真的攻下长安兵进潼关,吴国必会撕毁盟约,倾全国之力猛攻秭归,然后兵进永安。
吴皇孙权不傻,陆逊也不傻!他们也希望魏、蜀两国刀兵相见,彼此消耗。不过,这种消耗有个前提条件:蜀国必须被压制在汉中以内,吴国不能坐视蜀国做大。
在吴国看来,三国必须保持现有的平衡状态,除非变强的是吴国,这种平衡只能由吴国来打破,攻占魏国各个郡县的只能是吴国!
刘闪早就预料到这样的变故,他在汉中时就已经做好安排,他派遣宗预出使吴国,向孙权说明蜀国倾尽全力进军雍、凉二州的意图,只是为了军麦。
宗预向孙权表示,现在的蜀军看似强大,实则外强中干,特别是曹叡兵进长安之后,蜀军正在节节败退,孙权听了表面上痛心惋惜,心头却极为高兴。
探马悄悄地向孙权报告,魏将夏侯和已经引援军至长安,魏国军力已有20万之众;位于雍州的蜀军由于水土不服,多染疾病,礼泉的蜀兵已经退至乾县,槐里的蜀军也退至武功县。
孙权得知后强忍着心头的喜悦,大义凛然地表示,吴国将在南阳郡大举北上,做为蜀国的应援。宗预一再表示感谢,将大批上等的丝帛献于孙权后返回,并立刻向刘闪上表呈报出使吴国的收获。
收到使臣的奏表之后,刘闪的心暂时放下一些。不论孙权的话是否为真,至少能确定吴国不会在东边使坏。
夏侯霸在魏国确实不受重用,魏国的降将牛金多次以旧“同僚”的身份加以劝说,夏侯霸逐渐有些动摇,只不过考虑到父仇不共戴天,宁死也不肯降蜀。
此时蜀国的文武并不知道夏侯霸与张绍、皇子刘瑶和刘琮的关系,先皇刘备、后主刘禅和穿越而来的刘闪却很清楚。刘闪将皇子刘璿和刘瑶带来,一是让刘璿随军开拓视野,二是为了招降夏侯霸。
当年的定军山一战,蜀国“后将军”黄忠刀劈夏侯渊,其女夏侯涓得知后万分伤感,遂写急信传至定军山,希望自己的夫君张飞能将父亲的尸首下葬,张飞自然依言而行。
刘闪来到陈仓后,令人大摆宴席,邀众将和夏侯霸赴宴。席间,刘闪和众将只是向夏侯霸劝酒,对他是否愿意降蜀之事只字不提。
酒过三巡之后,刘闪让张绍以外甥的身份向夏侯霸敬酒,同时让刘瑶向舅姥爷敬酒,夏侯霸和帐中众将无不惊诧万分。
长久以来,魏、蜀两国持续交兵,蜀国前“车骑将军”张飞之妻的身份从不为别人所知,刘闪将当年发生的事详细讲来,众将这才恍然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