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制里干工作,最忌讳的就是“出挑”。
沈红彦为什么给苏乙三天时间写工作报告?他不知道写一份工作总结最多一天就能完成吗?
他肯定知道,但还是给了苏乙三天。
第一肯定是因为他不着急,现在才二十号,离月底还有十一天,他给苏乙三天写报告,也还给自己留下了七天时间去校对检查,时间很富裕。
第二是他希望苏乙能够用心写,除了该翻阅的文件外,还要了解以往的工作内容和进度后再下笔。
毕竟苏乙是个新人,刚来两眼一抹黑,什么都不了解,只看当月的公文,绝不可能写出一份详尽全面的工作总结来。
所以写月度工作总结报告正常人只要一天,但对于一个新人来说,可能需要两天。
沈红彦多给苏乙一天时间,是希望苏乙把心思都放在写报告上,不用仓促赶工,不为时间发愁。
如果苏乙今天就把报告写出来,会发生什么事情?
沈红彦绝不会觉得苏乙效率高,而是会觉得苏乙不稳当,急躁。
有了这个先入为主的印象,苏乙的报告写得再出彩,沈红彦也一定会挑出毛病来的。
原因很简单,你这么出色,不敲打敲打你你还不得上天?
我给你三天,你一天就完成,那我错了?
而且我追求的是质量,让你赶速度了吗?你没有领会领导意图啊……
但苏乙如果是三天后拿出这份报告,正常来说得到的评价就会是以夸赞为主了,因为他的工作行为都在沈红彦的预期之中,属于高标准完成了沈红彦的心理期待。
很多新人初入职场急于表现自己,往往高质高效去工作,但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最终灰心丧气,在一次次打击中变成咸鱼或老油条。
这还算是好的,有的则被领导一顿PUA变成无情的干活机器,满心期待自己能够更进一步,但最后发现那个不干事儿喜欢溜须拍马的人升了,你还得等“下次”。
任何一个部门,最能干活的那个一定不会升得太快,通常都是最后一个升,甚至永远不会升。
因为你当领导了,谁干活儿?
苏乙也算是个“过来人”了,这些道理他自然懂。
无论他喜不喜欢,他都得融入这样的环境和规则之中来,除非他想改变这个世界。
他当然没这样疯狂的想法。
于是下午的时候,他要了更多的档案资料查阅,沈红彦果然很满意苏乙的工作态度,勉励了几句,给苏乙贡献几波喜意。
五点的时候许大茂回来了,先是跟沈红彦汇报了他引进新电影的情况,并申请款项。
沈红彦给他签了字后,让他报给杨科长去审核签字。但许大茂没着急走,说完正事儿就溜达到苏乙办公桌跟前,笑嘻嘻道:“苏干事,这么快就上手啦?到底是大学生,我第一天来上班跟傻子似的,都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哪儿像您,这有模有样的。”
苏乙抬起头对他笑了笑:“大茂,借钱的事儿你考虑的怎么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