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雨轩 > 历史军事 > 人间百戰 > 第119章 金宋之战之东京再崩1

第119章 金宋之战之东京再崩1(1 / 1)

27.2.1题记

本篇叙金入寇中原。凡二战:

名称太原之战,时间AD1126,地点山西,对阵金军完颜宗翰对宋军种师中等。

名称第二次汴梁之战,时间AD1126,地点河南,对阵金军完颜宗翰宗望对宋军郭京。

27.2.4太原血战

这一回说到,汉儿死战拼血性,宋将孤勇显忠魂。

话说金军入寇,一路东路高歌猛进,直插东京;西路却不顺,在太原城下,中华血性,终于爆发。河东宣抚使兼知太原府张孝纯与副都总管王禀(也是西军主力,国学大师王国维的祖上)率军民坚守逾年,直至大金退兵。先是,河北河东宣抚使的童贯望风而走,气的张孝纯和王禀直跺脚。军情紧急,不容二人过多的感慨,随他们发动全城数万军民挖掘壕沟、加固城池、修筑各种防御工事,王禀是员久临战阵、经验丰富的将领,他将城中十五岁以上、六十岁以下男丁重新进行整编,派往城内各处,昼夜巡逻。身为文官的张孝纯则负责将城中粮食衣物等物资尽数筹集,并实施军事管制,一应生活所需不分贫富,全部按人头分配,以保障各项物资能得到最大限度的使用,安定军民的守城之心。(这座由北宋名将潘美在一百多年前修筑的城池,方圆仅十里,但是战略位置极其重要,是拱卫首都汴梁的重要屏障,此城如被攻下,则敌人可一马平川的直取汴梁。太原之形胜,历史上多次上演悲喜剧。小怜晋阳,阎锡山据守,大抵如是,今次也不例外。)

听闻太原告急,驻守陕西的将领折可求、刘光世等部率四万军队赶来救援,不料在太原城外的汾河北岸被野战无敌的金军击败,损失一万余人后四处溃散。折可求、刘光世等人只得收拢残兵,无奈的退回自己的防区。宗翰(粘罕)攻城开始了,金军的攻势如潮水般展开,云梯、抛石车等汇合着密集的士兵如遮天蔽日般向太原城涌来。身为主将,王禀不顾个人安危,亲自登城指挥,极大的鼓舞了守军的士气,从早晨一直到傍晚,双方你来我往,激战正酣。金军的多次攻势都被守军从容化解。

为了早日拿下太原城,宗翰(粘罕)派上的都是精锐,结果,仅仅一天时间,便折损了上千人。宗翰心痛不已,女真部落全部军队不过十万人,因此他果断下令收兵,并命人在城外构筑工事,用鹿角将各营相连,把太原城围了个水泄不通。同时分兵把守,切断太原城所有与外联系的交通要道。这种局面僵持了两个月之后,粘罕久攻不克,被死死地钉死在太原城下,无法与东路军会师东京。这个也是金军第一次东京之行草草收场的原因。

话说,自金军首次入侵,大宋是割地又赔款。宋廷其实也并不想割让三镇土地给金人,因此在东京金人撤军以后,宋廷立刻组织精锐西军开始解救太原。这是宋军手中最后的精锐西军部队,而参加此次太原战役的宋军还有来自其他路分的宋军,岳飞也参与其间。靖康元年三月到五月,宋廷命种师中和姚古分兵两路,前往救援,未果;六月到八月,令种师中由河北井陉西进,另外两员大将 姚古和张孝纯的儿子张灏分别从长治和汾州北上,三军互为犄角,共解太原之围。然而,宋军发起的进攻战役却不能集中使用兵力,相互拆台的作风不变,尽管宋廷在解救太原的问题上煞费苦心,然而,这最关键的援救太原战役毕竟以失败而告终了。大宋最后一支精锐西军在这最后的战斗中全部消耗殆尽,从此以后宋廷手中再无可堪作战的精锐部队使用。(种家最后的将种,大帅种师中也在此役陨落,被友军活活坑死。传说梁山好汉杨志也参与此役。姚古被罢黜,姚古,就是那个奇葩猛将姚平仲他爹。)

此战,种师中率兵从河北井陉进入山西平定军(今山西平定),很快就收复了寿阳(今山西寿阳)、榆次(今山西榆次),但由于姚古、张灏的部队都没有跟上来,失去策应的种师中为了避免孤军深入,就率部屯驻在真定(今河北真定)。而此时金军统帅完颜宗翰(粘罕)正在云中(今大同)避暑,他让士卒就近放牧。宋朝的探报发现了这一情况,马上上报了朝廷,枢密院知事许翰误听谍报而做出了金军将要全线撤兵的判断,多次催促种师中进兵,甚至责备他手握重兵却逗留观望。种师中接到命令之后,十分伤心,他说:“畏敌逗留不进是军中大罪,我自小从军,征战多年,到老了还要担这个罪名吗?”于是种师中留下辎重粮草,连赏犒之物都没带,就带领部队轻装出发。同时种师中写信约定姚古、张灏两军分道俱进。 (这让我想起了杨老令公。)

不久,种师中部的前锋进抵距离太原二十里的石桥,中军到达寿阳的石坑(今山西寿阳),大军挺进十里许,部将黄友发现地形不利,立即将情况报告种师中,要求火速移军,但种师中没有采纳这一建议。 继续前行的宋军遭到金兵主力的袭击,种师中率领宋军拼命死战,取得了五战三胜的战果,苦苦前行,到了榆次,离太原只有百里的距离了,然而,惧敌怯战的姚古部将焦安节慌报军情,奏称金军主帅完颜宗翰(粘罕)已经赶到,致使姚古、张灏两军逡巡不前,未能按照约定与种师中部会师。(作儿子也敢不前,可见大宋这卖队友之风到了何种地步。)

当种师中部被迫撤退到杀熊岭(今山西寿阳)时,士兵已经饥饿难忍,疲惫不堪了,金兵探知种师中军中情况之后,再次发动猛攻,军粮短缺、士气低落的宋军再也顶不住了,右军、前军先后溃散,种师中率中军死战不退,从卯时战到巳时,宋军将士用神臂弓击退了金兵,但因为犒赏之物没有带来,没办法为士兵发赏赍,拼死死战的士兵不愿意再战,四散逃去,种师中率领身边剩下的一百余将士继续拼命死战,最终种师中身中四处重伤,饮恨疆场。(大宋精锐,尽送在了野战上。满万不可敌大抵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流传的。)

之后,主持中枢的李纲与河北刘韐也不情不愿地搞了一次救太原,然后也理所当然地败了,害的李纲恨了一辈子刘韐,认为如果不是刘韐逡巡不前,还是有可能打胜的。(唐末也有个宰相叫张浚,而初唐也有一个宰相叫李纲,你说奇妙不奇妙?李纲为耿南仲排挤,不得已上前线,照样一败如水。李纲也有后人评价“志大才疏”,比如赵翼,认为李纲多爱国之志而少爱国之术,这一点与张浚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当时张浚攻讦李纲,是“只有同行才是赤裸裸的仇恨”。当然,李纲这个,还没有过度,尚不负他爱国名臣的帽子;而张浚这个弱鸡,走得实在是太远了,想捧都没地方下手。刘韐是岳飞的老师,在历史中也是一副正人君子的面孔,不过死道友不死贫道的精神还是掌握得相当精妙的。)

太原孤立无援,再也无力坚守下去。在坚守了二百五十多天以后,外无援军,内又缺粮,城中仅存的军民只剩下数千人。此时,已经是金军第二次南下了,粘罕再次亲临太原,太原城终于陷落。张孝纯被俘拒降,囚归云中;王禀在城破以后,率疲兵死战,力尽携子投汾水自杀!(太原保卫战在历史上一直名声不显,主帅张孝纯的名声甚至还不如王禀,大抵是张孝纯后来被迫出任伪齐宰相。此中有种种外因内因,也不能以贪生怕死一概而论。张孝纯被俘,很长一段时间后才不得已归降金朝,期间念念不忘故国,多次派人携带军情密保与南宋联络,可惜皆没有得到重视,最后郁郁而终。他也无对宋朝的主观敌对行为,将其视为下水的汉奸毫无道理;抬高道德标准,并强加于人,毫无意义。王禀舍死抗金,被军民乎为“王总管”,日后为王为神,在民间也是有一定地位的,到了近现代反而成了屠杀革命起义的侩子手,真是奇哉怪也虞。总有人为了贩卖那套阶级斗争至上的论调,宣扬“一切民族矛盾的本质都是阶级矛盾”。民族主义虽然可厌,阶级主义更加臭不可闻!)

另闲说一句,在围困太原期间,金兵一部曾驻扎于晋阳城废墟之中,当他们举头仰望晋阳这座太原故城巍峨的城墙时,可曾想到晋阳城如若不毁,金兵有可能攻破这座兵精粮足千古雄关吗?

喜欢人间百戰请大家收藏:(www.zeyuxuan.cc)人间百戰泽雨轩更新速度最快。

最新小说: 盛唐小园丁 他是大夏之皇,他要上天 陌楚 北宋大表哥 崛起之我的阿根廷 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 三国突将 我在红楼改气数 重生南美做国王 万事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