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雨轩 > 历史军事 > 人间百戰 > 第154章 蒙宋之战之崖山遗恨2

第154章 蒙宋之战之崖山遗恨2(1 / 1)

29.6.3崖山蹈海

这一回说到,崖山之后或无中华,百年不到岂料新生。

赞曰:数十万人齐蹈海,一派江山归胡尘,为报夹室誓碑义,肯付波涛何惜身!

AD1278年底,忽必烈任张弘范为蒙汉军都元帅,统领诸军,平灭南宋小朝廷。张弘范恐蒙军诸将不服,请立蒙帅,忽必烈不从,但赐尚方宝剑。张弘范乘机要求李恒担任副帅。(江西行省参知政事李恒却不是汉世侯,而是唐兀遗种,成吉思汗灭尽唐兀,他家被收入蒙古贵族当奴才。渐渐讨得贵人喜欢,当了些差,蒙古人愚鄙,又没有选官制度,自然是身边奴才可用。在李璮之乱中,他们家正在山东,因告发有功,进入忽必烈视野。后来随伯颜从征襄阳,围吕文焕、破樊城均有大功。破襄阳后随阿里海牙在荆湖一带攻伐,累功至江西一省长官。张弘范选此人为辅极为精妙,他不是汉人,不会给自己掣肘争功;在蒙古将领眼中,蒙古贵人家的奴才就是蒙古大根脚,容易服从他。对忽必烈来说,也是好棋,打汉人不用蒙古人,降低民族对抗性,汉人张弘范世代为蒙古效力,唐兀李恒作为被消灭民族的代表,你看多有多样性!)

张弘范南下后,沿东路一路袭破抗元义师,同时,此次副帅、江西行省参知政事李恒率军沿西路从江西直下广州。当时文天祥在潮阳以图再举,被元军发现,想北上进入赣南山区,在海丰一带被元军追上,师散被执。(还是李恒。李恒是文天祥一生苦手。)到此,大陆上的抵抗基本结束。崖山也派人上陆试图突击元军,均遭惨败。AD1279年初,张弘范引蒙汉水陆二万余众,从潮阳抵达崖山;同时,此次副帅、江西行省参知政事李恒从广州带万余众前来汇合,两路夹击崖山。阿里海牙从广西出兵配合,经略雷州,防止小朝廷西窜。

此时崖山军民尚有二十万,但百战精兵已丧失殆尽,上下人等均已无谓斗志,所欠一死耳。所以元军前来,军民照样欢度元宵。面对元军,张世杰既不守崖门,不打算死守,也不留退路,不打算出海,将所有船只在海上列阵,以锁相连,与四年前焦山一战并无二致。(除了表明死志,卵用没有!难道是方便对方一网打尽?张世杰不俱帅才,一将之才有余罢了。偏偏掌握小朝廷全部武力,与陈宜中、文天祥、陆秀夫统统不合,既有文人武人的不谐,又有南人北人之争。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就是彻头彻尾的悲剧啊!)张弘范看出宋军死志,并不急于决战,而是派军占领崖门,彻底切断宋军与陆地的联系。至此,宋军的覆灭只是个时间问题了。元军只派小船试探性攻击,屡屡被张世杰挫败,张世杰还以为自己的战略很成功,我看是张弘范有意为之,生怕张世杰改注意变阵吧。张氏兄弟,终于各为其主地站在了对立面上!(据说张弘范获文天祥后大喜,带在身边以礼待之。张弘范希望文天祥劝降张世杰,文说,“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还把日前所写的《过零丁洋》诗抄录给张弘范。张弘范读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连声称赞“好人好诗”,不再勉强。于是张弘范派两人亲戚去劝降,得到回答,“吾知降,生且富贵,但为主死不移耳。”)

每每写到崖山,总是控制不住感情。事实上,宋与蒙古之战略,就是举国精锐尽集于襄阳决战。襄阳沦陷之后,只剩蒙古纯粹吊打宋了。不容易,兵微将寡,主少国疑,又挣扎了好几年,小皇帝一个接一个顶上,9岁那个赵隰完了,立了一个11岁的赵昰挂了,又立了一个8岁的赵昺,最后陆地都没了,就在海上打,叫做行朝。中华文明的气节永远不会完!

历史永远记住这一天,AD1279年3月19日(农历二月初六),崖山周边海面,乌云垂岸,到处是断樯残橹,残旗野火。最终被击溃的大宋舰队,散落在山海之间。作为最后的丞相,陆秀夫身背怀宗赵昺及赵宋皇族八百余人集体跳海自尽,许多忠臣紧随其后,追随宋帝的数十万军民相续跳海殉国,坠落如暴雨梨花,纷繁如狂风枯叶,无一生还!那悲壮的情形想想也令人动容!对尽失陆地的大宋而言,这里所有忠魂就是大宋的举国国民了。自古以来,从此往后,有哪个国家国灭的时候,举国国民全部殉国的?此情此景,远处即使是杀人不眨眼的蒙人,想必也是看呆了吧。身陷元营的文天祥亲自目睹惨状,忍作诗云:“羯来南海上,人死乱如麻。腥浪拍心碎,飙风吹鬓华。”幼帝蹈海后,杨太后随张世杰突围,听到赵昺的死讯,抚膺痛哭:“我艰关忍死者,正为赵氏祭祀尚有可望尔,今天命至此,夫复何言!”也投水自尽。张世杰收拾残部打算远走占城,但部下不愿背井离乡,只得仍回广东沿海。李恒的元军仍紧追不放。五月,张世杰率残军到达海陵港(今广东阳江南海陵岛),飓风突至,船队全部倾覆,他也堕海身亡。其后,他的兄弟蒙帅张弘范作为汉人,灭汉人衣冠后勒石为记,被后世嗤笑到现在;而另一蒙帅李恒作为奴才,随脱欢王子入侵安南,中箭不得善终。

崖山失败后,追随行朝的30万军民只有2万人被俘虏,其余全部赴死,上至皇帝下至普通军民,都自杀殉国。听闻宋灭后,浙江十万士子纷纷跳海自杀,福建有四万!这是什么!这就是华夏精神!当然,这也有艺祖夹室誓碑的功劳。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宋君把臣子士人当人看,臣子士人以相随蹈海为报;明帝曰文人个个可杀,故破城夜家家不纳,相随唯一老阉耳。

中国愤青中一直有一种传统,即把文人放在人民的对立面。其实,最恨文人的应该是统治者,因为被统治者人群中,文人或曰知识分子,是唯一足够聪明、敢于与统治者博弈、在人格上不输于统治者的阶层。所以中国的统治者往往善于打着为底层人民谋福利的旗号,以底层人民的代表自居向文人开刀,转移社会矛盾,教育人民反贪官不反皇帝,水浒就是鲜明一例。事实上可能么?无论什么社会,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矛盾,永远是第一位的。文人敢于与统治者争权,而愚民不敢,解决这一矛盾中国历来的做法是,代表人民消灭文人,而结果就是统治者更残暴而愚民更痛苦。从博弈论角度讲,存在博弈比不存在博弈好,不管这个博弈是否自己亲身参与。文人与皇权争斗,实际上是社会动态平衡的体现;屁民无法加入而使自己的权益受损,解决之道绝不应该是消灭博弈的一方,而该是加强自己参与到一方去。加入统治者机会渺茫,但提高自己学识加入文人是每个人的前进方向。正如有人在谈到中国的农民问题时说,解决之道绝不是消灭地主,那将是每个人只能做农民的平均贫困而痛苦;应该是让每个农民都成为地主,消灭农民。拥有知识与拥有财富,在这里意思完全一样。拥有知识,不作愚民,参与博弈,限制权力。

一位西南联合大学的历史教授曾说过:中国史上到南宋灭亡就停止了,人们问他为何?他说,“崖山之后,已无中国。” 真是血泪斑斑的警句。宋朝覆亡,厓山海战中国整个精英阶层全部殉国,一脉相承数千年的中华文明由此产生断层,其影响深远延续至今。吾尝与友同历连云港游玩,车行过盐城陆秀夫故居,见其匾额破败,遂论而感之。同车旁人听闻怪曰:陆秀夫是谁?吾与友大惑,赫赫有名的民族英雄竟沦落如斯?遂戏作一全车调查,问之以陆秀夫何人。全车数十人,皆瞠目结舌,闻所未闻。噫乎嘘唯大叹而已。此可作崖山之后文化衰落之旁证,亦可做亲身参与崖山的陆秀夫本人的悲剧,他所千辛万苦捍卫的东西,究竟为了什么。

两宋300余年,一直都是重文抑武,在军事上屡受外敌之辱,常被称为“弱宋”。但全面的看待,宋朝在经济、文化、科技、农业、工商业、手工业等诸多方面都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巅峰,其成就超过了之前的隋唐和之后的明清,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抑制工商业的朝代,并且极力发展对外贸易。虽然不断的纳贡称臣,但国库岁收依然充裕。很多人讨厌宋,是它对北蛮的一片败绩,可是,需要了解的历史实情是,对西夏,其实北宋末年已基本压制了西夏;对大辽,虽然乏善可陈,但好歹澶渊之盟守住了,免遭国土沦陷,并且最终熬死了大辽,大辽死了,大宋活着,你总不能说活着的比死了的烂吧;对大金,虽然开头难看得很,但最后好歹金哀宗的遗骸被破城宋军带回首都临安告太庙,灭国绝嗣,这总算报了靖康之仇了吧;至于对蒙古这个绝世怪胎,那就更非战之罪了。

论文明,阿拉伯独持全世界牛耳久矣,被蒙古偏师破国灭朝,人头堆京观;论武力,十字军三大骑士团威猛,条顿圣殿医院,在蒙古远征面前一再吃瘪,在孛烈儿惨败,在富浪再次掺败。全世界的文明、国度,哪个在天纵蒙古之时讨得好去?难道那时候全世界都是该受蹂躏的?为什么对无数王国消失于蒙古铁蹄的历史现实无动于衷,独独对南宋苛求?何况南宋作得足够出色了,独扛蒙古四十余年,逼得蒙古付出一个皇帝一个王子、以及大蒙古帝国再也没法统一的代价,为世界人民作出了多么不可磨灭的贡献。蒙古南下没办法,只能满世界地去炫耀武力,打平了西方,再带着回回炮来才敢继续;还灭吐蕃、大理后,绕一大圈来包抄南宋。作为有史以来,对同时代者武力差最出色者,蒙古对南宋保持了足够的尊敬。对比一下同地区的其他国家,西夏被切底灭族,大金被遍地屠城,而南宋基本保持了文明的完整。不是野蛮人不喜欢屠城,而是文明的尊严让对手束手,一切都是自己努力的结果。没有钓鱼峰的斩首屠龙、没有襄阳城的永不陷落、没有崖山岛的举国蹈海。。。能够震慑得住野蛮人那颗桀骜不羁的心么?

当然,中华本身也不是那种极端的小国,动不动举国玉碎,轻易地狗带,让自己的文明进入历史的垃圾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数千年尚存,是唯一生存的远古文明,本身已足够说明问题。我中华,大难之际,有人担当慷慨激昂、浩然正气,有人则扮演忍辱负重、薪火相传。传说文天祥北上大都临刑前,途径广州,他那已经投降元人的“北枝寒”的弟弟文璧去看望他,文丞相深情地说:“吾尽忠,尔尽孝,如此甚好。”并赠诗“雁行长已矣,马足何远知”,兄弟情深无责义,路遥马力自当见,可知文不是迂腐之人。活着的人担负着复我汉家河山的重任,只怕是更难。所幸胡虏无百年之运,中华能一次又一次站回来,不是偶然的。就拿历来被耻笑得最厉害的“水太凉”、“头皮痒”钱谦益来说,“大节从容问女流”之徒,但终其一生,私通义军,组织反清,捐家财以助饷,独涕零以临江。。。漫说他以一个弱质文人为民族大义奔走于灭九族之大忌边缘令人动容,就是他如此大儒什么也不干,中华文字得存乡里,中华礼仪得存诸野,他活着的意义就远大于求死。(所以,陈宜中辈的意义也在于此。当然留梦炎辈则是彻底令人不齿的,他在投降后,坚请杀害文天祥,最终文天祥于AD1282年从容就义于大都。留梦炎遂得万世唾骂。基于元废科举,后世科举规定,留姓考生必须声明或证明自己不是留梦炎的后人。这也算是对汉奸的一种惩罚,以及汉奸祸害子孙的证明!)

纵观宋末的诸位丞相,正好就是中华文明面对外敌的所有各个选择。留梦炎选择彻底投降、反戈一击,结果遗臭万年。陈宜中选择“道不存,乘槎浮于海。”虽然不高尚,但也未必不能接受,所以我对时下批判陈宜中的网暴是持保留态度的,胡尘散尽,还不是要靠陈宜中们保存的中华文化?陆秀夫选择慷慨就义、决死救国,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他们的价值,不在救国,而在告诉侵略者需要付出的代价!文天祥选择,把与中华文明的博弈结果,告诉侵略者,他如果寻死,早可以死,但是他一直坚持不死,为的是,把怎样博弈,一点点教会愚昧的侵略者。所以,他的作为,最有价值,他也是生后名声最显着,这一切,不是没有原因的!

喜欢人间百戰请大家收藏:(www.zeyuxuan.cc)人间百戰泽雨轩更新速度最快。

最新小说: 盛唐小园丁 他是大夏之皇,他要上天 陌楚 北宋大表哥 崛起之我的阿根廷 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 三国突将 我在红楼改气数 重生南美做国王 万事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