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人于世真正拯救,是不是终究只能着眼人心
一二七.人可真英雄
~~“这位善知识,老尼亦想有所请教?”
清高傲物,从不信佛的侄子在返家途中服膺了一要去黄梅求法的年轻樵夫?
闻此情形,虽叫无尽藏十分讶异,但却更多似信非信满心怀疑。
他信悟性极高的侄子与佛迟早有缘,却不太相信这个樵夫真如小侄女传话所言那么不可思议……
可眼前众乡绅于之敬重钦佩之状,又叫她不得不对慧能另眼相看了。
于是,专为一探虚实而来的无尽藏便直接主动了。
“师太言重了。听志略兄说,师太佛学涵养深厚,弟子这里更想多有请益。”
慧能起身恭敬施礼。
“那能不能请善知识说说,什么是佛,又什么是佛法?”
坐下之后,无尽藏也不客气,一上来便单刀直入。因为真实而论,入佛愈久愈深,反觉这类基本问题愈发有些迷茫了。何不趁此机会既有勘验,更亦有所辨析……
而慧能于佛及对佛法的理解和认识,虽还诸多疑惑,但面内中之人且又志略兄的亲姑姑,更是有生实实讨教用心了,于是便大胆直言到:
“师太,
弟子以为,佛陀只世间一先知先觉彻悟者,因此“佛者觉也”;
而于佛法,弟子以为乃世间一觉人非常津渡而已。
请教师太,弟子可不可以这样理解?”
“善知识,《大乘义章》有言:
‘既能自觉,复能觉他,觉行圆满,故名为佛。’
因此说凡夫无觉,声闻、缘觉不能觉他,菩萨还欠觉行圆满,如何佛者仅仅一觉呢?
人之一觉便人之得佛,人人有觉便人人得佛,如此佛又何谓,人又何佛?”
“师太说得对。可《华严经》有谓‘无量无数劫,解之即一念。’
师太,弟子以为,人虽万劫轮回,但这一念只能是现世一念,这一解亦当下成就吧?
释迦太子夜睹明星顿悟而成佛,身心与太子无异且有求有修之人,是不是也可一念生死解脱?
生死解脱之中谓人即佛、佛即人,师太,人之得佛,不知可不可以有这么一说?”
“善知识,佛祖万劫万修,具三明六通,无限法力,仅生死解脱一觉,人又如何成就?”
此时无尽藏更是借机抛出了内里长久疑惑。
议论至此,慧能知是问题关键了,于是果决换了一个角度:
“师太,释迦摩尼成佛后,其国被灭,其族惨遭屠戮,经上是有记载的吧?”
“时佛祖得知阿阇世王欲灭迦毗罗卫,曾去劝阻未果。”
“师太,此中佛祖如何忍心祖国从此不存,族人几近灭种呢?”
“是啊,老尼也有些想不明白。以佛祖无上法力更三界至高无上地位,要想阻止阿阇世王,应是易如反掌,可为什么只劝劝就撒手不管了呢?”
无尽藏之所以不知不觉把自己给说了进去,就因为她心里其实早存太多此类难解矛盾、难言困惑。
“这就是了,师太。
如果佛祖以其法力或三界地位去强阻阿阇世王,那他当初决然出家苦苦求法又所为何来,做英明神武国王或传说中的转轮圣王不更现实些吗?
师太您想,如果此中佛祖成了一族一国力挽狂澜的大英雄,那他还是己觉觉他觉行圆满的佛陀吗?”
听到这里,无尽藏一下似有醒悟:
“对呀!佛之为佛,不但慈悲为怀,更在大慈大悲。”
“师太说得太好了!
慈悲为怀,人人皆可,就是十恶不赦之徒,亦有爱亲并与乐拔苦真情真义。
所以,一般而言,
能为他人他事奋不顾身拔苦与乐者,人谓之英雄;
能于存亡关头拯救一族一国者,世谓之大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