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国?绍光二十三年九月?安会都督府
安会城究竟有多重要,谭阡陌比谁都清楚。这是西鉴以北通隶省的两座要镇之一。一座是东北的安会,另一座是西北的长隗,两城一山相隔,相距百里。司徒毅大军此时正驻扎在安会东郊。倘若司徒毅攻克了安会,京城便门户大开,司徒毅等于一只脚已迈入皇宫。而每行进一步,离龙座就又近了一分。
安会城,绝不能失!人在城在,城亡人亡。
面对劲敌,熟读兵法的谭阡陌使出浑身解数,大胆出奇兵、用奇招,却也取得了奇效。几次解围,司徒毅均折损大量人马,就连长子的性命也搭了进去,安会城军心振奋,谭阡陌也隐隐有些得意。他知道,时间拖得越久,对自己越是有利。只等敌方彻底军心涣散,便能发动反攻。就算不能击溃叛军,至少也能逼他回退,形成对峙之势。
因此,当这个自称方之云的文士从司徒毅军中前来投诚时,谭阡陌怀疑之余也难按内心的兴奋。若降者是真,好生加以利用,或能成为一举定乾坤的关键。可他脑海里筹划半天,见到的却是方之云孤身而至。谭阡陌心一沉,不动声色地问:“就先生你一人?没带家眷么?”方之云摇头道:“回谭都督,我尚未娶亲,父母早亡。如果明天在司徒毅军中死了,也不过是一个孤魂野鬼罢了。”
谭阡陌问清方之云在司徒毅军中担任巡官一职,重重“哼”了一声道:“司徒毅已攻占大半江山,只要攻破安会,便能剑指龙庭。到时候他的手下,自然都能加官进爵。这个时候你不侍奉于他,反倒是来降我?”方之云叹说道:“谭都督,司徒毅犯上作乱,乃十恶不赦之罪。我实不齿与这等逆贼为伍。何况……”抬目却见谭阡陌目光如炬,又续道:“不瞒都督,之云所以弃暗投明,是因认清司徒毅实为见识短浅、急功近利之辈。我早闻都督英名,提议他不要强攻安会,不如退回近城,从长计议。司徒毅却认定我动摇军心,抽了我三鞭以示警戒。士可杀不可辱,既然他不肯听我良言,我又何必在他军中受气?”
他解开衣扣,转过身,露出三条又粗又长的疤痕。谭阡陌暗说原来此人是受了辱,心怀愤恨而反叛,但焉知不是苦肉计?便问道:“那么方先生可带来什么好消息没?”方之云肃容道:“惭愧,匆匆投奔,未能探得重要军情。不过据我所知,司徒毅刚愎自用,早有人对他心怀不满,有的也算是在下知交。待时机成熟我便写一封密信,说动他来降,必能为都督刺探更多消息。”
谭阡陌安顿好方之云,转而跟副将李越商量。李越疑虑重重:“这个方之云来得太突然,我看里面定有蹊跷,就怕是司徒毅派来的奸细。都督小心为是。”谭阡陌思虑一阵,舒展眉毛道:“此人是诚是伪,待我略施小计便知。”
两天后谭阡陌升帐议事,亦邀方之云入列。谭阡陌满面喜色,宣布朝廷已说动宣国,不日便要派兵驰援,捉拿叛贼。今有特使已先一步莅临安会,共商退敌大计。大军到来之日,司徒毅便只有束手待毙的份儿了。诸将闻言雀跃不已。谭阡陌命侍从斟来美酒,众人举杯痛饮。偷眼瞟去,只见方之云单手持杯,轻轻转动,担忧之情萦于眉宇,谭阡陌便暗自冷笑。
诸将退散,谭阡陌留下李越单议。李越奇道:“我并未接到宣国支援的军报,也没见有什么特使,都督何出此言?”
谭阡陌叹道:“今上不施仁义,哪个国家愿意助他?不过是我的计策罢了。”
“哦?计从何出?”
“我明日会派心腹前去安会走一趟,让这个所谓的秘密军报‘流出’。最好马上传到司徒毅耳朵里,叫他吓掉半条命。”
“可是司徒毅却未必相信啊。”
“我们和司徒毅僵持两月,司徒军已近强弩之末。这种形势下,他不信也得信,至少也得做好随时撤军的准备。”
“末将明白了。都督不求速战速决,只希望唬退敌军,这样能为我们的反攻赢得更多时间。”李越压低了声。
忽然屋外一声异响,似有人撞上门柱。谭阡陌和李越对视一眼,迈步到门口,缓缓拉开房门。视野尽头,一角青衫消失于楼廊拐弯处。
次日清早谭阡陌召来方之云,郑重说道:“眼下正有一件大事,需要你来完成。”方之云恭敬回应:“之云一直盼望能报效朝廷,请都督尽管吩咐,卑职万死不辞。”
万死不辞?谭阡陌抽动嘴角,又道:“你也知我和司徒毅算是棋逢对手,这一仗可谓耗尽心神。如果现在有一人,能率先掌握对方下一步动作,便能一战定胜负。”
方之云沉吟道:“我明白了。都督想要我再回司徒毅军中,伺机而动。”
“不瞒你说,我正有此想法。不过,你离开司徒毅这么久,可有办法让他再信任你?”
方之云笑道:“司徒毅从不会真正信任别人。不过嘛,我倒可以说自己不小心迷了路,被安会的哨探俘获,不得已诈降以求活命,后来找机会逃了出来。”
“司徒毅难道不会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