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十五,天晴日丽,郁国北方的天宝围场在沉寂六年后又迎来了皇家狩猎队伍。九旒龙旗引领健马鲜车首尾相继,拉成两条灿烂的银边在随风翻涌的草浪上迤逦。永瑞皇帝司徒朗一身劲装勒缰控马,伫立高坡,耳听沉雄悠扬的号声,以无限感慨的眼神骋望这片阔别六年的草原。
草原仍如记忆中那样广袤。一望无垠的气派,并未因自己两千多个日夜的疏离而折损分毫。象征生命灵力的颜色,从一蹄之地腾起,四通八达,一直泼染到远处的丛林,绿得深深浅浅、坦坦荡荡、无拘无碍,绿得心肠清透。其余任何地方,怕都难见这样一片浩然大绿了。而那些正当怒放的大紫大红的野花,空负一身可担主角的艳,此地仅做了几星不起眼的点缀。与天交接处,绿剥弃了黄的内幕,还原成浩瀚明净的蓝。临风而立,无须长啸,只消微微抬目,郁结心绪便尽作涓埃。
原来竟有六年未见这天、这草原了。当旌旗在风中招展之声鼓动耳膜时,皇帝恍然惊觉。京城有两岸白雨,三径清霜,却无如此快哉长风,猎猎的韵响振动心脉。只有在行狩、阅兵以及挥戈一战时,听到这样的风密吻这样的旗,才会领悟天地间另一种吞吐大荒的绝美,能令铮铮男儿刎颈以殉。
往事如烟,往事如烟。永瑞已不记得,在从一个单薄少年长成聪颖青年的无数日子里,自己究竟有多少次跟随父亲司徒毅前往天宝围场校猎。行伍出身的司徒毅似对狩猎有一种天然的爱好,战火消歇时一年内甚至多次驾幸围场。朝中的大臣看不过去了,争谏天子不应沉迷游猎之事,并以史上明君自控为范,引经据典列举理由甲乙丙。司徒毅却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从《礼记》中搜出一条加以反驳:“天子诸侯,无事,则岁三田,一为干豆,二为宾客,三为充君之庖。无事而不田,曰不敬;田不以礼,曰暴天物。”末了还郑重强调:“天子出郊,正可以示武于天下。”谏官悻悻然而退,司徒毅我行我素,终致小如白兔野鸡、中如麋鹿猞狼、大如野猪熊豹等,丧命于其弓矢之下者无量数。
然而永瑞却清晰地记得,正是在这片围场,中箭鸟兽的浴血挣扎,换来的是父亲眼中两簇兴奋的火光。目睹禽兽倒毙在地,只会让父亲在公卿面前笑得更加豪爽自信。他想,毕竟父亲是蹈着遍地横尸走过来的,死亡已不值得悲悯,而是一种司空见惯。人犹如此,兽何以堪。那时就有一个模糊的决定在司徒朗心里萌蘖:日后当了皇帝,尽量减少出猎,就算去也只会选在秋冬。因为他听太傅说,夏季飞鸟未去于巢,走兽未离于穴,恐会伤害幼稚,不宜进行大规模狩猎。
可是当自己真正成为一国之君后,他才明白,逢此列国并立之世,除了奖耕任贤、大修礼教外,定期狩猎健体、阅兵示威亦是一种实际需要以及必要。衮衮诸公,也是愿意看到一个拥有强健体魄的君主吧。强健的体魄……登上龙座不久的永瑞批阅奏章倍感劳累时,总会悄然转视琉璃宫灯发出的冷光,或者掷卷独往御锦苑,不无遗憾地赏看满地落花。
后来,每逢秋高气爽,他便领着一干臣僚亲信开赴天宝围场,在蓝天下将弓挽得月一样满,迎西风亲手将一具具哀号的血肉送入冥界。与他日益熟练的箭法相比,他更引以为豪的是他面对累累战果的平静自适。他也十分乐意将自己一日所猎之数宣付史馆,事后还举宴相庆,挥毫题诗,冷眼欣赏一幅幅墨宝在臣工手上传递时他们脸上挂出的惊羡赞叹之情,比如这一首古风:
金鞍出帝京,驰骛振红缨。锐卒精甲彻,强弓利弦鸣。
三江腾宝舆,万山映霓旌。凌风啸袤野,登阜仰天星。
鸷兽须喋血,仆地多狡鹦。投枝空折羽,结阵枉陷囹。
列雄云台鉴,豪士碧霄行。意惟九州治,垂衣乐晏清。
“皇上,好诗啊!”
“皇上,好诗啊!”
“好诗啊,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