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藏多年的秘密一朝倾吐,汤承万感到似有一道铁闸从空中落下,“啪”的一声将自己的过去和将来彻底隔开,从此划出了人生的楚河汉界。回首虽有伤痕累累、血泪斑斑,展望却是高山巍巍、碧海沧沧。一旦他完成纪凌荒下达的任务,便能从一名反贼变为平反的功臣——不得不说这样的绝境逢生是值得庆幸的。以至于在和纪凌荒商讨细节后,他也懒得再去思索官军佯攻凉定的真正目的。在他看来,那不过是制造假象,将施原驻守在凉定的人马引出,再一举剿灭罢了。
自然没有人会告诉他,他的猜测和真相相去甚远。纪凌荒根本不打算攻下凉定或者重创敌人,只想以他的眼力和说服力从章凡亮的队伍里招安一名合格的战俘。即使没有汤承万,只要战俘人数足够多,纪凌荒也迟早会发现王承百或者李承千。不过汤承万的禀赋、个性、身世,当属执行此任务的不二良选。这一点,纪凌荒也不禁为之庆幸。
这注定是个精彩而残忍的秋天,会粉碎野心,也会激荡梦想,曾用以征服每一寸土地的鲜血和诡计会继续在每一寸土地上延续下去。
.
八月廿五日,一匹良骥将汤承万送到了鹿圆山脚。入山之前,他举头看了看天。没有太阳的临幸,天空就像是一张寡妇的脸孔,扯过大匹铅云作为掩面的灰纱,忧郁的气息却仍然穿透云层,弥散于冽冽秋风。泛黄的树叶从枝头坠落,在眼前翻卷飘荡,像离人弹唱一阙声声慢。他感到恍惚,仿佛回到了桑梓旧里,那儿的秋天也是悲情愁绪酿出的佳作,却唯有多愁善感的少年才能体味。
早就历经生死的汤承万压下心头的不安,迈出正式实施任务的第一步:进山。刚入山口,便被驻守的小卒捕获。他镇定表示自己远道而来,急需求见泰王。他的口吻神秘冷静,不容拒绝,而他英武的面孔和衣衫上故意未被拂去的尘灰又为他的话语添加了几分可信度。从守兵见到守将,从守将见到骠骑大将军满虎——一切都在按照自己的计划行进。在满虎面前他也保持了神秘与冷静的气质,三言两语道出自己伪造的独特身份:兴王章凡亮队伍中的一个中级军官,前来投诚并有要事相告,但必须要见到泰王阚祥才能吐露。
这份沉稳镇定打动了满虎,略带警告意味的语气则使他倾向于相信这个“田子聪”确有机密相告,如果迟疑,恐将酿祸。他将汤承万引至鹿圆山的总寨,后者终于得见与章凡亮分庭抗礼的造反首领阚祥——那是个三十几岁的强人,身材精壮,面色黝黑,一双略微发赤的眼睛闪烁着狼光,浓密的胡须扎满了下颌,杀气腾腾。
在简单而不失恭敬的参拜之后,汤承万愤然说明自己叛章归阚的原因——根据他偶然偷听到的消息,章凡亮已暗中被晁茂钧招安,下一步将出其不意引兵攻阚。而作为贫民出身、全家死于贪官污吏迫害之下的田子聪,本来寄望能追随章凡亮推翻朝廷,报仇雪恨,如今却后悔自己明珠暗投。三天前他便定下决心,私自出逃,快马加鞭赶到鹿圆山,希望泰王能够收留,给自己一个效力的机会。
阚祥听完讲述不啻于遭遇晴空霹雳,震惊不已。章凡亮被招安对自己来说有百害而无一利。凉定之役他也是刚刚听闻,但他从未想过章凡亮会因这次小败就反戈一击。早知如此,当初何必援助他,还意图和他联军?被人辜负的愤怒瞬间包围了阚祥,但心里空下去的地方即刻又被怀疑填满。平静下来后,阚祥开始详细询问“田子聪”的出身、来历以及究竟是如何得知朝廷招安章凡亮的。做足准备的汤承万把话说得滴水不漏,每一个有关章凡亮的片段都被完美地演绎,每一条有关章凡亮的讯息都被适时地传递,兴王就像一条隐伏云间的苍龙,一爪爪抓破混沌,在阚祥眼前显现、去魅——实在比他想象得犹豫软弱——这样一个惧怕失败和死亡的人,在朝廷的威逼利诱下,确实有很大的可能临阵反悔。
汤承万瞥见阚祥脸色不断转换,知道自己所言已被接纳,暗暗舒了一口气,对纪凌荒也愈加佩服。当日他让每个战俘交代他们所了解到的兴王的一切,无论是亲自交往还是道听途说,有多少说多少。着人记录,再将笔录汇总、辨析,并结合晁茂钧提供的信息,对章凡亮的形象个性进行了描摹和还原,在此基础上又虚构了一些对他的计划有价值的补充,最后让汤承万熟记下来。纪凌荒还特意提醒道:如果阚祥问起,不要答得太快太流利,但前后必须一致。
当汤承万载着他的希望挥手道别单骑东去时,纪凌荒也没闲着。他派人前往章凡亮的据地四周散播流言:朝廷早就遣使与章凡亮接触,看样子意图招安。事后证明,阚祥的反应完全符合纪凌荒的预料:在得到汤承万的“密告”后,阚祥必会派人打探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