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投稿通道里面,投稿的数量已经超过三万份,李凡的投稿也如同其它的投稿一样,并没有掀起什么波浪。
但那注定只是暂时的,此时正在电脑前“审稿”的人,至少以千万记,即便是李凡的投稿,就如同沉入大海之中的一颗石子,但总会被很多人看见,而一旦被人看见,它想再沉下去,就不可能了。
而最先看见那颗石子的人,却是国家教育部官方。
由于每一个投稿账户都是实名认证,而国家教育部最为期待的投稿,就是李凡的作品。
因此,对于李凡的账户设置有特殊提醒,李凡一旦投稿,教育部官方便会在第一时间知晓。
有了上一次的《三字经》,教育部官方相信这一次的劝学对联,李凡绝对不会让人失望。
教育部办公室。
教育部副部长王学军亲自在审稿,当然,他审稿的数量极少,都是其他审稿人员精心挑选之后,传到他这里来的。
现在,摆在王学军面前的稿件共有十份,王学军一一看过,还是非常满意的。
这十副对联都能够称之为精品,堂堂大华国,人才那是相当的济济。
只是,王学军现在还并没有确定,哪一幅对联可以最终入选。
因为,投稿时间还没有截止,现在还不断的有新的投稿涌入投稿通道,万一还有更好的出现呢?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李凡的投稿还没有出现,在看到李凡的对联之前,哪怕是对其它的对联再满意,王学军也不会做出决定。
“部长,李凡先生的投稿出来了。”助理文筱敲门进来之后说道。
“哦?”王学军心中一喜,连忙说道,“快拿给我。”
文筱微微一笑,似乎早就知道部长会这样说一般,将手里的一张A4纸递到王学军的面前,她已经将李凡的对联打印了出来。
王学军满怀期待的往纸上看去,一副对联最多也就十几,二十几个字,审稿只需要一秒钟时间。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王学军情不自禁的将纸上的对联念了出来。
这是他这次审稿以来,第一次情不自禁的直接念出稿件内容,或许也会是最后一次。
没有原因,王学军就那样自然而然的念了出来,仿佛那副对联有魔力一般,让人一见,就要情不自禁的念出声。
文筱见王学军如此,非常隐蔽的吐了吐舌头,心道:“原来部长第一次见到,也会念出声来呢。”
王学军念完之后,自己也是一愣,他也没有想到,自己怎么就情不自禁的念出声了呢?
随后便是抑制不住的惊喜和兴奋,他就知道李凡的对联一定不会让他失望,如果说之前那些对联是精品。
那么,李凡这一副对联就是经典,不,应该是经典中的经典。
一副能够让人情不自禁念出声的对联,并不仅仅只是因为它的优秀。
还因为它无时无刻,不在散发着的某种魅力,而且,这种魅力还是对于任何人都有效。
这是李凡之前的“烟锁池塘柳”,都不曾有过的。
“烟锁池塘柳”当然也非常有魅力,但这种魅力更多的是针对于对联爱好者,或者偏爱文学一类的人,对于普通大众而言,或许并没有什么感觉。
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不一样,任何人见到这一幅对联,都会有一种特殊的感觉,都会被其感染,都会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力量。
这样的一幅对联,就像是一台发动机一样,会给人提供一种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