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李哥儿知道现在天竺修行佛教的人也少了,绝大多数天竺人改修婆罗门教。”
“哦。”李秉常沉默了。
“佛陀也是从婆罗门教开始修练,菩提树下,佛陀证悟成佛后,到了一个名叫鹿野苑的地方,为曾经跟随他修行的五个侍从宣讲四圣谛。即:此是苦,此是集,此是灭,此是道。苦当知,集当断,灭当证,道当修。苦者我已知,集者我已断,灭者我已证,道者我已修。这便是初***,事实上,早期的佛教有许多内容与婆罗门教类似,为了辨别佛法与婆罗门教等外道的区别,佛陀依据四圣谛,列出了佛法的四个标准,也叫四法印:诸行无常、诸漏皆苦、诸法无我、涅槃寂静。凡是符合这四法印的,便是佛法,否之,便是外道。”
“佛法在天竺只流行了一段时间,即使佛陀在世时,婆罗门教亦占着主流,佛陀灭度之后,佛法便渐渐失去了吸引力,而与此同时,吐蕃、三佛齐等地反而成为佛教昌盛之所。”
“佛法与佛教并不相同,佛的梵文意思便是智慧,所谓佛法便是智慧的方法,谁能说自己不喜欢智慧,所以人人都有佛法的根基。但佛法的智慧也决定了原始佛教很难传播,因为一般百姓很难听懂,佛陀在世尚不能让闻者生信,何况佛灭度之后。所以当佛法传到吐蕃、三佛齐等地时,佛法便和世俗结合在一起,成为了佛教。这里的佛教也有两层含义,一层是佛陀的教育,象大宝法王的喇荣宫里面便有专修五明的僧人,另一层则是佛法的仪轨和规矩,建佛寺,修佛像,献贡品,以为这样便可以得到佛的加持,难道佛是贪财、贪图这种形式之人?而那些仪轨和规矩更是得了皮毛,失了佛法的本质,四法印中有诸行无常的说法,难道礼佛还必须有一定的规矩?这个规矩又是何人所设?佛在世时,又有何规矩?”
“有了这些基础,便容易解释佛教为什么在吐蕃人、党项人容易信奉。人们生活艰难,便会想方设法改变现状,但吐蕃、党项处于苦寒之地,生活不易,改变更无从谈起,人们就会渐渐地把希望寄托于佛教之上,认为此生的不幸乃是前世造的恶业所致,而为了下一世转成一个好人家,今生便要多吃苦,多做善事。这种寄希望于来世的想法,未尝不是对今生失望的表现。若是有机会改善百姓的生活,有多少人还会把未来寄托在虚无缥缈的来世之上?理学便是为了改善百姓生活而生的善法,也是真正的智慧之法,真正的佛法。”
沈方对佛法的论述又一次改变了章惇对佛法的认知,记得上一次谈论佛法还是在洛阳邵雍处,这次仅仅是为了开解少年皇帝李秉常,沈方便又对佛法进行了引申,章惇收获自然菲浅,但是李秉常、李喜儿兄妹却听不大懂,只是隐隐约约觉得沈方讲的有道理,但他们还是改变不了从小养成的习惯。
“先生,难道佛教教人多行善事,少做恶事,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对么?!”李秉常疑惑道。
“当然对,可是哪一个宗教又教人杀人放火呢?所有的宗教都在教人为人处世的方法,但这些和智慧的方法又有什么关系?佛陀悟道,悟的是究竟智慧的道,而不是这些为人处世的具体方法,这些具体方法自从人类诞生之后,便存在于每个人的经验之中,便是动物也有舐犊情深,也有舍己为人,如果连这些基本要求都达不到,真是连畜生都不如!”喜欢重生大宋征服史请大家收藏:(zeyuxuan.cc)重生大宋征服史泽雨轩更新速度最快。到泽雨轩(www.zeyuxuan.cc)
看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