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雨了。”
项明感觉到了一丝清亮,于是抬头看向灰暗的天空。
现在,自他从玉门关出发已有接近二十日,他们原路返回,经过逐渐自恐慌而安定下来的汉阳,跨过洛水,行过右扶风,途经长安,一路东行,不日便将到达雒阳。
算起来,他返回的速度比起当初还要快上一些。
这是因为当初虽然情势紧急,一路急行,可奈何麾下士兵多为步兵,行军速度再快,也不如归途。
由于在凉州的惨烈厮杀,导致他带来的西园步兵几乎全灭,只剩下百余人,反过来倒是骑兵数量略占上风。
加上秦正的慷慨进供,上千匹战马将随着项明前往雒阳,献给汉帝刘宏,这些没有战马的步兵也得到了充足的脚力。因此,即便有各种物资拖累,他们的行军速度还是快过数月前的驰援。
当然,这和天气也脱不了干系。
走时天寒地冻寒风凛冽,归来时已是春暖花开的时节,再加上司隶多日无雨,道路不曾泥泞,这才行进得如此迅速。
一路之上,倒是见到了不少百姓在田间耕作,期间往来劳作,疲惫且快乐。
看着那些忙碌且踏实的百姓,项明心中一股暖流油然而生,倘若此前没有抵挡住铁木真的步伐,那么此时入眼的便是断壁残垣,白骨皑皑,百姓何来安居?
所以说,一切辛劳都是有其意义存在的,百姓辛劳为了糊口,而他们辛劳作战为了守护百姓。
麾下士兵见到此番耕作景象,一时间也忘却了此前经历的伤痛,心情大好士气高涨。
想来,在他们心中,也是觉得自己此前的付出没有白费吧……
就连曾经一直高高在上,麻木不仁的袁绍,此时也仿佛被百姓的快乐所感染,一路上兴致勃勃,哪里还看得出当初被项明强行征召时的颓唐?
只不过,他很不解这位将军为什么会为一名行动不便的老农停下整支队伍前进的步伐,也不明白对方为何会亲自下马同那些百姓侃天说地。
每当他问及此事,项明都笑而不语,这无疑更加重了他心中的疑惑。
只是,自幼他便被灌输了高人一等的观念,自然抹不开面子与民同乐,每每见项明和老农聊得痛快,虽心下好奇,但表面还是装作一副无所谓的姿态。
项明倒是无暇去顾及袁绍的心思,他之所以会同那些耕作的农夫聊天,是因为他想知道刘宏是否真的采取了他的提议。
现实的是,这个提议虽然说也有改善民生的意思,但项明的真正出发点还是立足于给自己增添几分功绩,一旦刘宏采取这条提议,无论成果如何,也方便自己提出条件。
虽然看似这次功绩被他随口提出的衣袍所抵消,但那只是表面的功绩。实际上,无论他讨要了什么封赏,献策之功,都会在刘宏的心中添上一笔。
虽然他这一次成功阻挡匈奴南侵,劳苦功高,但身上功绩越多,提出条件便越是容易,他正是出于这个念头,这才提前打听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