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夜,公孙常带着对名家未来的无限憧憬以及对保守秘密的无比沉重,离开了刺史部。
他准备今日在历阳短暂落脚,明日便即刻启程返回冀州,同名家其他众人商议此事是否可行。
至少此时在他心中,完全赞同项明的提议,但名家也不是他的一人堂,尽管曾经的两派已经合并,但他们的思想传承毕竟还是有着一定差异。
公孙常名义上是能够代表名家,但实际上遇到这种举派相投的事情,还是需要同其他众人仔细商议。
当然,他不会傻到直接说出项明将反的事情,只会委婉地告诉他们吴侯希望名家能够投身对方麾下,还会斟酌着说出一些对方对名家的看法,以取信众人。
项明本想以寒风凛冽不宜出行拒绝公孙常,让他在历阳等到开春再走,但公孙常一番话却让他放弃了这个打算。
公孙常此次之所以一人前来,便是为了掩人耳目,抢占先机。可以预见,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之内,扬州将成为百家残余势力目光聚集的中心,倘若他在历阳久据,恐怕会被发现。
以名家和百家之间的关系,即便现在是唇亡齿寒,那些看不起名家的势力亦是大有人在,倘若他的行踪暴露,恐怕名家会受到其他几家的联合压制。
所以,他必须趁现在百家众人还没有到达扬州之前,率先离开,否则他无法想象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于是,项明便任凭公孙常自行离开,自己却开始思考接下来将如何应对百家势力的试探或求助。
通过公孙常透露出的一些信息和对方的种种表现,项明便管中窥豹,知晓了当下百家残余的现状。
尽管他没有想到这些百家势力会将目光放在他的身上,但他也不会因为这些人的到来而心怀不满。相反,在他看来,这些势力都是可以进行拉拢的。
毕竟大汉整体的制度是独尊儒术,对方都是这个制度之下的牺牲品,与大汉有着天然的矛盾存在,倘若不倾覆大汉,这些传承迟早要走向断绝。
这也是为什么项明敢于对公孙常说出那番可能对自己造成极大麻烦的言论,只要他们不是愚笨之人,必定会知晓其中利弊,不会检举。
“难啊……”
项明不自觉地叹了一口气。
他想要将百家势力尽数收入麾下,但这无论如何都是一件极为艰难的事情,所以才为此叹息。
虽然说,在乱世之中,力量才是王道,百家势力虽然也有一些力量,但事实上项明还真的没有期待对方能够提供多大的助力。
项明的根本目的,并不是希望对方能够在争霸途中有所帮助,而是这些学说对于未来王朝的稳固有很大帮助。
倘若项明最终真的能够成功建立政权,那么百家的势力可以帮助他迅速组成一个相对稳固的政治制度。
制度是不存在终极的,而是通过时间的推演,不断进步,永无止境的。项明也没有打算直接建立后世那样的制度,他从最一开始的打算,便是根据这个时代的特点建立一个集众家所长的,相较于当下有着跨时代进步的制度,这便够了。
而百家势力,正是他规划之中的一块不可或缺的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