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公孙瓒便率领着白马义从与刚刚从敌军包围之中杀出的鲜卑士兵短兵相接,又带来了一阵腥风血雨。
抛开以逸待劳的因素不谈,单是突破一层防线之后又有阻拦的这种布置,就足矣让鲜卑士兵心态崩溃。
更不要说,再衰三竭这种兵家常识。
鲜卑军被水流阻挡冲势,是为第一次势衰,而中敌军埋伏,决定转身逃离便又等同于削弱一次气势,突破敌军的第一重防线,则是第三次衰减。
就算他们士气冲天,三次削弱之后,也应当枯竭,此时,对上气势正盛的白马义从,结果也是可想而知。
他们毫无疑问地被敌军冲垮杀戮,短短一会功夫,不但没能冲破敌军的防线,反而又有千余士兵葬身在了拓跋宏的眼前。
与此同时,拓跋宏甚至可以想象得到,那些在山中埋伏的敌军同样加入了战场,鲜卑大军自此陷入了插翅难逃的绝对困境之中。
这样的困境,尤其考验拓跋宏指挥战斗的能力,一个不慎,便可能是全局覆没的结果。
可问题在于,他本人倒是比较冷静,还在努力地指挥着战斗。可在这种情况下,还有多少鲜卑士兵能够听从他的调遣就尚未可知了。
鲜卑本次更换将领的唯一弊端,便在此突显了出来。
本来,若是能够按部就班,堂堂正正地对敌,换兵换将对于战争的影响不大,而且还有诸多好处,何乐而不为。
可但凡遭遇困境,士兵们都会下意识地相信自家的主将,在自家主将不在的情况下,便会六神无主,成为一群真正的乌合之众,难以指挥调遣。
在求生本能的作用下,他们全部如同无头苍蝇一般在战场上乱打乱撞,不但冲垮了某些理智士兵的阵列,使敌军的杀戮变得更加容易,有些人甚至情急之下,举起刀来砍杀挡在身前的同袍。
就算是受礼法教化的中原士兵,遇到生命危险时都不会顾及大局,在许多战役之中,杀人最多的并非敌军的屠刀,恰恰是自己人的踩踏乃至暗中下手,更不要说那些还几乎保留着茹毛饮血传统,崇尚丛林法则的鲜卑人。
有些士兵直接被连人带马撞进了湍急的雒水之中,有些士兵不分敌我持刀乱砍,更有甚者,偷偷伤害身旁同袍的战马,以求战马发狂后能够冲出一条路来。
至于马上士兵的生死,全然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
混乱与无序充斥着整个战场,而那些负面的因素不断积累,最终又演变为绝望。
特别是在得知敌军不受俘虏之后,这数万鲜卑大军已经处在一种面临崩溃的状态。
而拓跋宏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切的发生,就算他做再多的努力,依旧是无济于事,带领大军杀出重围的可能仍旧微乎其微。
事到如今,唯一能做的,便是尽可能地杀出重围。
只要保全住自己以及其他主要将领的性命,便还有卷土重来的机会,就算这一次损失惨重,也不代表着整场战争的失败。
毕竟,独孤信手中还有二十万大军,还有一座险要程度胜过成皋的虎牢关,而敌军为了攻破成皋已经算得上是手段尽出,只要不再中计,没有道理会被对方取得胜利。
当前的失利,不过是敌军利用了自己才学上的疏漏所致,虽败得一时,却输在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