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虎牢之战的第一日就以诸侯联军不痛不痒的攻城试探落下了帷幕,双方都知道这并非认真而正式的攻城,所以都没有认真对待,双方象征性地放了几轮箭矢,留下数百具将士的性命,直到红日西斜,天色将暗,项明率先鸣金,结束了今日的战争。
当夜,项明与曹操召集众诸侯,商讨白日之时由曹操提出来的战略部署,反响也颇为不错。
相比于用麾下士兵的性命去攻打城墙,倒不如直接去进攻虎牢西门外的敌军,至少算是同等条件下的交战,损失少,收益大,何乐而不为?
几乎所有的诸侯都想主动请缨,占取这一份功劳,但毕竟僧多粥少,相互争取之间,竟逐渐演变成了争执,若非刘辩这个天子在场镇压,甚至有当场大打出手的可能。
这也是第一次,联军开始出现了崩解的迹象,他们讨董是因为必胜之下能够获得更多,所以才会齐聚于此,现在鲜卑大军的加入,已经让这场战争的胜负蒙上了一层迷雾。
他们的心,开始有一些散乱了。
这次集会,最终还是不欢而散,但在最后,项明与曹操强行定下了这次主攻虎牢西门的人选。
此人爵位不高,来头却足够骇人,而且能力出众,曹操与项明都曾与他并肩作战,对其人足够信任。
他们相信由此人主导指挥另一方的战斗,可以确保万无一失。
没错,此人便是继承“先祖”爵位的韩言。
项明此前的分兵之法确实巧妙,天下诸侯不是瞎子,就算再怎么隐瞒,还是能够看出吴郡太守和扬州刺史这不清不楚的关系。
但无论如何,分兵而至,就说明二者并非从属关系,顶多算是私交甚密。因此,他们只会猜测韩言与项明之间的友谊,却绝对不会朝主从的方面去揣测。
不管怎么说,二者“祖上”有着难以化解的血海深仇,以韩言那完全迥异于先祖的性格,怎会投效在霸王后裔的麾下?
从一开始,他们就不愿意去相信这个事实,才导致推测距离真相愈发遥远。否则,他们才不会情愿让自己麾下的士兵徒为项明势力的功绩而白白牺牲。
正是因为如此,项明在此前下的一步闲棋便排上了用场,不说击败虎牢西门外的敌军能够获得多少战功,单论此战胜利之后对于韩言声望的传扬,也是绝对不小的。
声望这个东西虽在目前看似还起不到什么太大的作用,但这绝对是吸引人才的绝佳条件,即将到来的诸侯之争,有了声望的加持,才能够获得更多人才的投效。
所以最终的结果是,虽然没有一名其他诸侯对韩言统兵一事表示赞同,但真要说起坚决反对,也没有人主动站出,最后还是不情不愿地同意了项明与曹操的提议。
诸侯心中清楚,韩言的能力绝对是毋庸置疑的,从黄巾起义时起,他的光芒似乎一直被项明曹操乃至董卓等人所掩盖,虽然也获得了极为出彩的战绩,但在众诸侯眼中还是以韩信后人的身份为众人所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