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承嘿嘿傻笑两声,放下背篓,进屋去穿棉裤。
“少奶奶,少爷的肩膀哪里能够扛这些重物,还是放到车上来吧。”薛幡子说着,将背篓提到车上,用绳子系上。
卫轲没有阻拦,她本是想要训练一下张文承的负重行走,不过看方才张文承的动作,显然这个重量完全难不倒他。
她点点头:“那就有劳薛大哥了。”
“少奶奶是打算每天出摊儿吗?还是说,另外有什么打算。”薛幡子一个人,忙不过来三个炉子,便顺口问卫轲。
卫轲想了想,心里倒是有个合适的人选,嘴上却说:“这事儿不着急,我先看看生意怎么样。”
薛幡子见卫轲犹豫,笑道:“少奶奶是不是怕抢了肥肠的生意?既然都是一家的,多一点花样,自然能够留住更到的客人。
少奶奶不必担心。”
卫轲摇摇头:“我倒是不担心这个,集市上不也有卖包子馒头的嘛,并没见他们少了顾客。”
“那少奶奶忧心什么?”薛幡子好奇地问。
卫轲只是一笑不回答。
这时,张文承出来,见自己的背篓不再原地,焦急地找起来。
看着他四下乱翻的模样,薛幡子笑道:“少爷,在车上了,我们出发了。”
张文承这才惊喜地扑过去。
卫轲拦住他:“无妨,就让薛大哥带着吧。早饭,到镇上做给你吃。”
张文承瘪着嘴,看看薛幡子,竟有些气呼呼的。
薛幡子一看哈哈大笑,推着车走在前面。
卫轲带着张文承跟在后面。
他们到集市没一会儿,就有客人来了。
因为好久没有看到卫轲,很多人不知道其实薛幡子的摊子是卫轲的,有人惊讶地问:“吆喝,张家村的傻子怎么又来了,这回又卖什么?”
“哎,别瞎说,这是我们家的少爷和少奶奶。”薛幡子一边张罗着肚肺汤,一边对来人说。
“哎呀,你都自己单干了,还叫他们少爷少奶奶呐。
你现在可已经是薛老板了。”客人哈哈大笑,“老规矩,一碗非常面,一碗肚肺汤带走。”
“成,等下。”薛幡子麻利地搞起来。自从那天客人嫌麻烦,等不及,薛幡子便自己增加了一个小火炉,两份菜一起卖。
“文承,煎饼,慢点吃。”卫轲不理会他们,直接将第一个煎饼给一旁流口水的张文承。
见张文承吃的欢快,周围人不免好奇:“丫头,这饼怎么卖?”
“4个铜板一份,加料加价。”卫轲头也不抬,继续做第二个。
客人一看,果然在卫轲面前,有好些小碗,里面有各种料,一旁都用小木牌写着价格。
比如,加香菜1个铜板,加鸡蛋2个铜板。
“那……给我来个加鸡蛋的。”有人看张文承的模样,忍不住动了心,将6个铜板丢到张文承膝盖上的钱袋里。
张文承一看有钱,精神抖擞地望着客人。
那人笑嘻嘻地问:“好吃不?”
“嘿嘿……媳妇做……好吃……嘿嘿……”张文承说完,抱着煎饼吃得更卖力了。
大伙儿见状哈哈大笑。
然而,卫轲的第二份煎饼不是给了客人,而是递给一旁的薛幡子。
“哎……我……”客人眼巴巴地看着热乎乎的煎饼被卫轲递到薛幡子手里,咽了咽口水。
薛幡子嘿嘿一笑,从卫轲手上接过:“谢谢少奶奶。”
他顺手将煎饼切成两截,将大的一块放入干粮袋,这才心满意足地咬了一口煎饼。
“薛幡子,你还留着一块干嘛?”顾客们不解地问。
薛幡子笑道:“少奶奶做的饼,我娘最喜欢吃,我带回家给她老人家吃去。”
“你看一遍,不就自己会做了,以后自己给你娘做,不就行了。”
“嘿嘿,那是你没有尝过,有本事你今天买了吃,明天自己做做看。”薛幡子顺带着商业互捧了一下。
在客人们的眼里,卫轲跟薛幡子压根就是两家,见薛幡子这么一说,又有几个人加入到煎饼的排队中。
卫轲的动作非常快,一会儿排队的人基本人手一个,一边吃着,一边称赞。
“果然好吃。”
“丫头,有什么秘诀吗?告诉告诉我们呗。”
说得已经在吃面的人,也忍不住跑过来买一个,不过很多人都舍不得现在吃。
卫轲见他们左右找不到袋子装,灵机一动,在张文承耳边嘀咕一句。
张文承乐呵呵地掏出钱来给她。
大伙儿见卫轲居然丢下摊子离开,忍不住喊道:“别走呀,我们也想尝尝呢。”
“马上回来。”卫轲丢下这句话,消失在大家视线里。
没一会儿,大家就看到卫轲带着文房四宝回来。
大伙儿莫名其妙,相互看看,都很奇怪,一个卖饼子的,要笔墨纸砚干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