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国公的身子骨,到底是没有熬得过这个冬天,在荆国公去世后不久,鲁国公老爷子也卧床不起了。这计划好的回归故里的行程也因此耽搁了下来,老爷子身体上留下了不少当年战争时期的暗伤,这一下子病倒之后,这些平时不起眼的小毛病,这个时候就成了要命的东西了。
还没来得及通知北面的父亲赶来,老爷子第二天晚上就咽了气。母亲说,老爷子这没受啥痛苦,去得快,算得上是喜丧。只不过,老爷子临终前一直念叨着要回鲁省老家,到死了一直念念不忘。这人老了就想叶落归根,武定国很理解老爷子的心情。
一连失去了两位可敬可爱的老人,武定国一家子沉浸在一种悲伤的氛围里面。古时候,孝道被看得很重,一般当子女的,都会为长辈守孝一段时间,除非是真的为了负责国家大事,抽不开身,可以考虑“夺情”。史家的不用武定国去担心,自己老爹那边肯定抽不开身,如今北方草原正闹饥荒,他得在边疆盯着点,于是,武定国就代替父亲给爷爷守孝。
“定国,你真的要一个人去鲁省吗?这路途遥远的,一路上还要经过江淮地区,听说那里发了水灾,灾民遍地,局势乱的很。要不,等过段时间再去吧。”
“唉,这是爷爷的临终心愿,咱们做儿孙的,怎么的也得满足老人家的遗愿。再说了,这次北上,有这么多家将跟着呢,放心吧,不会出事的。倒是你们几个,如今小芳芳和月儿姐都有了身孕,不宜出远门。芷宁你自己还得带几个孩子,娜珠和凤兰两个人更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女子。还是不要去了。这次我和大哥,二哥一起,三兄弟能文能武还能医,应该不会有事的。”
武定国劝着自己的大夫人,这趟远门,他必须得去,不亲自送鲁国公的遗骸魂归故里,武定国估计这辈子都难以安心。
其实张芷宁担心是有点道理的,首先说路途遥远的问题,即便是乘船骑马,从岳州赶到鲁省去,也要走上两三个月,更何况他们还带着一个大棺材。这速度肯定快不起来,而且为了避讳行人,他们肯定只能昼伏夜出的前进,这样一来就更加花费时间了。
第二,路上还不是那么太平,这几年光景不好,很多百姓没了生存下去的资本,开始恶向胆边生,做起了无本的买卖。很多商人们运送货物都得雇佣一大批的镖局人手,这也导致了物价飞涨,更加加剧了贫苦老百姓破产的速度。
虽然说武定国带着不少从战场上回来的老兵,然而好虎架不住群狼,总有照顾不到的时候,万一出个意外,死伤了谁都不好受。
然而,百善孝为先,武定国这次还真是非去不可,父亲在边疆无法顾及到家里面,自己这个当孙子的自然是要承担起责任来,更何况,鲁国公老爷子这些年对武定国恩重如山,于情于理都得亲自跑一趟。
“唉,那好吧,你们路上一定要小心,遇到了困难,那就回来,千万别逞强知道吗?定邦,定业,定国,你们三兄弟在外面一定要团结。定邦你是老大,但是你离开大康太久,不太懂人情世故,定业就是个书呆子,反倒是定国机灵点,你们两个当哥哥的,在外面要多听听弟弟的意见,他这些年跟着老大人们学了不少本事。应该足以应付这些个问题了。”
武母语重心长的对着即将出远门的三个儿子,仔细的交代着。有道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无论这三兄弟长多大,在母亲的眼中依旧是孩子。尤其是另外两个,失而复得的老大和老二,母亲这辈子就是担心他们再次给弄丢了。所以这次才会让武定国主导,反倒是让人觉得,武定国才是大哥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