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桓权,盖苏文等文臣武将齐聚。
“诸卿,夷男,古斯塔,接连派使者来高句丽求粮,拉拢高句丽伐唐,说说你们的想法。”高建武询问百官建议。
若能躲避狼骑兵锋,他支持联合伐唐。
“父王,南征新罗尚未结束,修建城池耗费良多,不宜继续消耗钱粮伐唐。”太子高桓权表带出自己建
议。
大唐。
国富民强,兵多将广。
军中出现李靖,李绩,赵云三名妖孽将领。
以前的种种事迹表明,与唐为敌,严重消耗高句丽精锐,消弱高句丽国力。
高句丽理当以内政为重,安抚百姓,富国强军,率先铲除南面的新罗,百济,再图谋外战伐唐。
此言出,好些官吏支持高桓权的提议,攘外必先安内,平定半岛敌国。
“太子,大唐乃中原猛虎,高句丽乃东北羔羊。任由猛虎肆虐,必将是强者恒强,弱者恒弱。以前朝廷为抵抗唐军,不惜西去远行拉拢薛延陀部。
今难得薛延陀,西突厥组建联军,拉拢高句丽伐唐,可称之为天赐良机。
若成高句丽来自中原的威胁消弱,若败三军退守于防线内。毫不客气的说,朝廷处境进可攻,退可守,联合草原两部是前所未有的好机会。”盖苏文不支持高桓权龟缩不出的建议。
该出手时就出手,争取扩充生存空间。
“没错,三军联合,强强联合,定能从兵力上碾压唐军,形成强大的力量瓦解大唐江山。”有将领支持盖苏文。
大唐锋芒太盛,半年来诸多官吏抵达河北道,私下修筑粮仓,囤积粮食,军械,已有征伐高句丽的迹
象。
必须抢在唐军之前,先发制人,把战船转移到大唐疆域内。
顿时,好几名将领支持盖苏文的策略。
高建武支持出兵,听闻盖苏文的提议,直言不讳的说:“伐唐容易,出兵难,盖苏文,你该清楚张亮率军驻扎于辽水西岸,阿史那杜尔率军驻扎于奚族,契丹旧地,两军共计近二十万步骑精锐,朝廷派兵出征,该率先灭掉这两支精锐。”
消灭二十万精锐,还是以逸待劳的精锐,纵然高句丽兵勇善战,既懂得守城,也精通野战,与张亮,阿史那杜尔,阿史那思摩作战,最终必然是两败俱伤。
尚未伐唐,先损兵折将,绝非他所愿意见到的。
他支持出兵伐唐,却不支持白白耗费兵力。
除非朝堂将领有躲避唐军的计划,否则,纵使他希望出兵伐唐,也不赞成冒险,做损耗国力之事。
唐军。
张亮,阿史那杜尔。
盖苏文等人面色为难,领兵前往燕然山,两支唐军是他们不得不面对的天莖。
朝廷武将气势低沉,窃窃私语交谈。
高桓权见状高声说:“目前,薛延陀,西突厥接连派使臣前来求粮,表面两部处境微妙,朝廷派兵出征,既要顾忌三军安危,还要保护粮食,但凡泄露消息,很容易遭遇张亮,阿史那杜尔等派兵奇袭。
东西两端粮道阻断,派出的精锐面临粮草不足的困境,那时,唐军只需等待,将不战而胜。”
此言出,朝堂官吏纷纷附和。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
东西两地相隔千里之遥,但凡唐军获悉风吹草动,派出数千名精骑即能破坏高句丽的粮道,这等于抓住西征军的命脉。
两难之际,高句丽没有半点优势可言。
盖苏文哑口无言,不知怎样辩驳,气恼的说:“殿下,莫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大唐内高句丽劲敌,今日不出兵,等李世民陆续收拾薛延陀,西突厥,唐军兵锋即刻指向高句丽。
届时,朝廷处于孤立无援之地。”
“是的,前隋三征高句丽而失败,李世民窃取隐太子皇位,必然希望做前所未有之事,征讨高句丽,最终灭掉高句丽,自然而然掩盖李世民的过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