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若愚是老实人,言道:“按大汉律,官员父母去世需回乡丁忧两年零三个月,除非国事所需可下诏夺情。”
赵云不和他讲理,官员丁忧就算了,那些爬灰、偷嫂子的,朕也要管吗?
“啪”的一声,赵云把这些奏疏扔到一边。刘公公记住了,从此以后,不管是哪级官吏,私生活作风问题一律留中不发。
所谓留中,意味着这些奏疏停在这里了,皇帝不会找人讨论,也不会做任何批复,通政使司那边掌控的流程中断,该条工作任务一直处于待办理状态。
赵云此举并非说生活作风不重要,而是有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理应直接交给主管部门,而不是凡事都要由皇帝办理。
为什么大汉的皇帝懒政?以至于批红的大权慢慢归了司礼监,和这些扰乱视听、耗费时间的奏疏不无关
系。
赵云吩咐道:“拟一道诏旨,故户部郎中杨嗣昌才能卓著,任命为通政使司右通政,即日上任。”
刘若愚将他认为难办的奏疏放在赵云身边,转身去拟定诏旨。这个杨嗣昌以前是户部郎中,目前辞官在乡,起复他担任右通政并不算升官。而且,这通政使司是个清水衙门,并没有什么油水捞。
赵云之所以这样做,原因是杨嗣昌是以前那个崇祯皇帝的好基友,他想喊过来看看,杨嗣昌是真的有才,还是被人垢病的谄媚。
前面说了两种奏疏最讨厌,赵云现在看的是第三种,语言表达还可以,事情也足够大,只是有一点:太难办!愁死个人!
陕西巡抚上疏,临巩关的边饷缺了五六年,加起来二十多万两白银。靖卤堡缺了两三年,固镇从万历四十七年开始不发饷,到现在共计十五万九千余两。军卒先是典衣卖箭,后来卖儿卖妻,有人在街头乞讨,还有狠的私自逃走,在附近山头自立为王。现在情况凶险,军卒聚在一起讨饷,请求速速拨发军饷,否则边关乱矣!
赵云看完后,一个脑袋两个大,都不想看第二份了。
山东巡抚李精白上疏,省内大部遭遇水灾,良田被淹,房舍倒塌,人畜损伤严重,请求朝廷救灾,并免除今年的秋税。
赵云翻了翻票拟,内阁建议允了,但明后两年粮食生产后,应该按比例补上今年的欠缺。
赵云用赵笔将后面的一段划掉,免了就免了,山东都快变成汪洋大海,不想着賑灾救命,还盘算明后两年怎么收回来?
再看一份,又是欠饷。
赵云本想放下,却看到辽东俩字,仔细读过后慨然长叹,原来辽东也欠饷,不过时间短一些,只有四个月。
大汉在辽东只剩宁远、锦州两处城池,山海关是其入口,这些城池直接面临来自女真铁骑的冲击,他们的钱也敢欠?
又摸起一份,赵云想扔掉。此时,刘若愚已经写完诏旨,站在一旁等待。
赵云“靠”了一声,接过刘若愚刚写的诏旨,满意的点点头,下发吧!
见刘若愚离开,赵云抖了抖手,眼前这份奏疏可怎么办啊?
东江毛文龙奏《五不平事》,从饷银多少、生存环境、粮草供应等几个方面比较辽东军的奢华与东江军的困境。
作为深入敌人大后方的军队将领,毛文龙义愤填膺,矛头直指辽东军。
谁是对的?毛文龙是英雄,还是卖国贼?
需要放出袁崇焕和他PK吗?
赵云最终还是放下奏疏,现在还不到考虑辽东军和东江军的时候,他真的累了,回房间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