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哭穷,没银子!
明代皇帝大多爱财,内帑拨银是概率很小的事情。赵云却毫不犹豫,直接掏自己腰包。而且,他是无私奉献,一句都没说借,没让秋税之后太仓还上。
轮到户部尚书苏茂相纳闷了,“敢问陛下,此银为借,还是?”
赵云直言道:“自此以后,再无内帑,朝廷用度均由太仓库拨付。”
什么?皇帝不要内帑了?
赵云不傻,大汉朝都是自己的,花钱办的是国家的事,要什么私人小金库?
“既然工部的节慎库、太仆寺的常盈库,还有其它库房都没银子。自今年秋税起,所有粮产税赋悉数入户部太仓库,然后再调拨使用。”
此举意味着取消各部仓库,财政统一管理。
这只是赵云改革大汉财政制度的第一步,各地税收上交采用“起运存留”的办法,说白了就是地方与中央“分赃”!
钱到了中央,皇帝和大臣分,各部再分。
赵云此举看似大方,“乖乖”交出内帑大权,实则是精简税收流程,交由户部统一管理全国税赋。
当前,他只在中央各部做出调整,并不涉及地方利益。各部尚书正惶恐不安,不知皇帝会如何对待魏忠贤,更不知自己命运如何,此刻不敢出言顶撞,更不敢明目柳胆的反对。
第一个问题看似很难,却因为赵云大方的拿出私房钱而解决。
当然了,这种办法用不了几次。赵云去内带查探,不像有些人说的只有一二百万两,也不像传言的十几亿之多,内帑实际存银一千余万,足够应付现在的危局,哪怕再无税赋收入,至少能支撑到明年收尾。
赵云问道:“上公,你以为如何?”
魏忠贤应道:“如此颇好!边关将士定然感激涕零!”
他说话时面无表情,心中暗自腹诽,拿自己钱来平事,只要够大方,谁不会?
后面的问题怎么解决?你倒是给咱家看看!
如果说前面解决边关军饷靠的是老底,没什么稀奇的。那么现在,赵云的表演时刻到了。
东江毛文龙奏《五不平事》,如何处理?
赵云回答,东江孤悬海外,平辽总兵官毛文龙殊为不易,答应他的加饷请求。不过昵,从此以后各类船只必须经觉华岛查验。命毛文龙于下月二十带船队到天津大沽口,朕要当面与之会谈。
朝堂上虽无动静,很多人内心震撼,赵云看似不经意的回答,恩威并施啊!
答应请求是给你面子,但皇帝随之威胁,无论运送粮草的还是做买卖的,所有船只都要经过觉华岛,此举撬动毛文龙夹带私货的可能,等于断了毛文龙的财路。
然后,皇帝说了,下月二十号在天津会面,皇帝大老远跑天津去,够给面子的吧?
大臣们没人反对,这说明皇帝是做了细致研究的,熟知东江、辽东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