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批已经在路上的了,两天内,可以到这里躲避。”
李飞扬用手指着粕屋西北方的一个地方,那里是一千多非作战人员躲避的地方。
李飞扬手下踩点时,听附近山里的土著说起北面群山中有一个巨大的山洞。
那石洞十分庞大,在一座大山的山腰上,只有一条山路通行,因其是个死洞,所以除了当地的猎户偶然进去躲避风雨,几乎没有其他人去过。
赵云决定用武力解决问题后,人员转移就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粮食、财帛和生活用具都分批运送进那个石洞中。
李飞扬在石洞周围五里外,分派了五十余手下,打下了岗哨暗粧。
赵云也分拨四十多名禁军,让卓雄带领,隐蔽在石洞外那条狭窄的山道上,作为保护老幼流民的最后屏障。
将最后一批非作战人员迁进避难所,赵云心无旁骛地指挥手下一千两百余人。他们将转战丰前和筑前地区,采取游击战和运动战,将那些贪婪的东瀛人踩在脚下。
赵云的第一个目标,是行动比筑前和筑后两个本队要慢一拍的丰前本队。
不过,九州地盘小,没有战略迂回空间。必须派遣一支队伍袭扰,牵制筑前和筑后那两支东瀛部队,让它们无法在自己狙击丰前的敌人时,跟在自己屁股后面。
只是负责袭扰部队的领军人选,赵云一时难以取舍。
思虑再三后,他决定由鲍钺士和彭天旭担任。
能够独领一军,是对领军者的极大信任。
鲍钺士和彭天旭需要这个信任,这不是对他们二人的信任,而是对钱超等十三人的信任,是对三千流民的信任。
赵云交代二人,如果是正面作战,一定要采用训练中的那种战斗队形和战术技巧,不能徒逞个人勇武。
鲍、彭点头答应。他们二人是带过兵的人,见识了赵云的示范军的威力,自然知道取舍。
日本文永四年(周咸淳三年,1267年)十一月三十日,时间已过午时,天空飘起了雪花。
横亘在丰前和筑前两个藩国之间的筑紫山,道路崎岖狭窄,雪天翻越甚是麻烦。
丰前军两百足轻先锋,正如一条还没有找到冬眠之地的长蛇,正软弱无力地蠕动在筑紫山脉。
足轻,在东瀛语中,是指最低等级的步兵。他们平常从事农田劳役,战时成为步卒。
东瀛军队没有统一的服装,足轻们穿戴五花八门,有的头戴竹笠,有的裹着头巾,有的披头散发。
身上穿着,好一点的裹着破旧的皮袄,威风一点的,披着颜色斑驳的胴丸(胴丸材料大多是竹子和皮革,表面刷漆看着漂亮,实际上防护能力低,是样子货)。
大多数只是穿着单薄的粗麻衣服。
至于脚上穿的,也是乱糟糟的,皮靴、麻鞋和木屐都有。
这支先锋军的武器也不统一,除了少数手持长枪,身背着弓箭外,大多数只有扛着竹枪、铁叉,个别人腰上还插着柴刀。
这些人唯一相同之处,就是都在寒风雪花中瑟瑟发抖地行军。
这样的军容和装备若是放到周国,别提军队,就连那些替大户看家护院的家丁都不如。
在队伍中间,有几人的装备比那些足轻要体面的多,他们身披颜色鲜艳的具足(盔甲)和阵羽织(羽织是无袖和服,穿于铠甲之上,美观兼具防寒),腰间配有太刀和肋差。
他们是武士。此时武士的后背上并不插旗,旗幡由其侍从在身后举着。
武士簇拥的队列中,一个年轻将领正策马行走,他头戴一顶黑色漆角盔,穿着一身方葳胴具足,外罩绿地红櫻的阵羽织,显得鹤立鸡群,十分威风。
尽管此人长得高痩,但看上去却很结实,也有一股子英气。
此人名叫少弍劲康,是丰前守护少武景资的堂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