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雨轩 > 历史军事 > 我是顺平侯 > 第1777章 同是除夕夜

第1777章 同是除夕夜(1 / 2)

赵显祖问了赵云这大半年的生活后,得知儿子又带回来三百匹马,不禁心疼儿子在外漂泊,不自觉地提到了朝堂之事。

今年下半年襄樊之战,周军再次接连失利。而且比失利更可怕的是,周国基本上看不到解救襄樊的希望。

蒙军先在襄樊东南的鹿门山和东北的白河口筑堡,切断了周军南北之间的联系。后来又在汉江中筑实心台(现东敌台),阻断了汉江上下游,而且还在江中立栅栏,从此周国水军无法将粮草运动到襄樊。

此外,蒙军又在襄樊西面的万山筑城,阻止周军从陆地西面救援,在襄樊南面的灌子滩立栅栏,阻止周军从东面救援。还在自万山筑起长围,并筑岘首山、虎头山等城。

对于这些,赵云是知道的。到了1271年初,万山筑城完毕;5月份,蒙古的援兵又从各地源源不断涌来,屯兵十万围城,形成了对襄樊铁桶似的严密包围。

夏贵和范文虎兵败后,吕文焕为摆脱困境,主动率步骑15万人,战船百艘,突袭万山堡,但被蒙古万户汉将张弘范击败,吕文焕只好退回城内,率军死守。

“前几日,周国再派遣一支舟师护送食盐和粮食前往襄阳,但被蒙军截获。”赵显祖拍打着膝盖叹道。

从围困襄樊到现在已经两年半了,蒙军针对襄樊周军善于守城和水战的特点,采取了和后世曾国藩对付太平军一样“扎硬寨打呆仗”的策略,筑堡连城、长期围困、围城打援、待机破城的战法。周军像是不知危险的飞蛾不断地往大火里扑。

历史上,周军后来至少派出六次援军,赶赴襄樊运送补给,但这些援军大多未能接近襄樊就被蒙古兵击破,粮草也成了蒙古军队的战利品。

从1269年到吕文焕投降献城的3年里,蒙军斩获的这类战利品之丰富,足够支撑他们围城数年,而襄樊两城的粮草储备却是越来越少。

实际上,周军之所以失败,全因归咎为将领的短视和不负责,首先是吕文德,然后是范文虎。

吕文德之过就不再赘叙,负责督师援襄的范文虎欺上瞒下,处处掣肘京湖制置使李庭芝,却是更大的祸害。

当蒙军还没有完成对襄樊合围之时,此人就屡次以没有朝廷命令为由,不让李庭芝发兵攻打正在建设合围防线的蒙军。

前敌战事,向来是由阵前主将决定,指望朝廷军令,自然是等不来的。

范文虎却偏偏以朝廷未有明旨为由,反对李庭芝的军事行动,终日在军营里与妓女廝混在一起,不理军务,使得蒙军毫无压力地,在范文虎的不干预下,在襄樊外,建好“铁桶”。

结果,襄樊苦守的将士迟迟不见援军,常常南望恸哭。最后,吕文焕对周国朝廷绝望,困守六年之久后,投降。

对于李庭芝的忠义和范文虎的龌龊,赵云是知道的。可是知道又有何用?

如果他敢将平洋军拉进长江,向他发起攻击的一定不会是蒙军,而是周军。

若是因自己的介入,引起自己和周国的军力消耗,岂不便宜了蒙军?

这样亲者痛仇者快的蠢事,赵云是不会干的。

赵云目前所能做的,就是尽快积蓄力量,以辽东为根基,在1273年之前,引起忽必烈的注意,牵制蒙军增援襄樊的军力,为襄樊的抵抗提供一线希望。

赵显祖只知道襄樊战事糜烂,却不知道具体坏到何等地步。赵云觉得自己也没必要说出今后的历史走向,徒惹家人担心。

陪着赵显祖唉声叹气了一会,赵云又和赵王氏谈起赵家的生意。

对于朝堂之事,赵王氏不关心。对于无法触及的事务,她很明智地选择忽略。

最新小说: 北宋大表哥 崛起之我的阿根廷 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 三国突将 我在红楼改气数 重生南美做国王 万事记录 天中游离 吕布从一只麻雀开始的逆转人生 北宋末年的风流王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