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知冲锋陷阵的勇将们没听明白朱久炎的意思,但那些擅长战术、以头脑取胜的将领都明白了朱久炎的意思,大同的守将是建文朝朱允炆指派的,如今虽到建业朝,但大同还没有表态归附,晋王只是上了表而已,而晋王与大同的守将并不是直接上下级关系,大同的形式不明。在这种情况下孤身前往大同夺取军权,不易于虎口拔牙,而且这牙还不能乱拔,朱久炎说的是“主持抗击阿鲁台的战事”,这才是最重要的。
要在兵不血刃的情况下掌控大同的军权,已经很困难了,后面的大战更是没有多大的把握,大同军的实力、装备情况也都不清楚,谁人敢轻易接令?名声与性命事小,耽误了军国大事,才是将领们担心的,这可不是一般的战事。这一战,关系大明百年的国运,谁敢轻忽?连李天佑、郭镛他们几个都在脑中不断地推演各种可能。
“殿下!”众将犹豫之际,盛庸大步出班,很自信地请命:“末将盛庸愿意前往大同!”
“时间紧迫,路途遥远,除了名义与情报之外,本宫对将军提供不了多余的帮助。盛将军可明白?”抗击阿鲁台的事,干系太大,朱久炎也是郑重再三。
“末将只需五十名讲武堂的毕业生就好。阿鲁台若是敢犯大同,大同必给他留下永世难忘的教训。”盛庸对毕业于讲武堂的军官印象深刻。
“准了!”朱久炎闻言,微微一笑,他喜欢盛庸的自信。他随之站起,目光看着众文武大臣,高声道:“指挥使以下的任何军官,都随盛庸挑选!挑满一百人!”
“谢殿下!”盛庸目光一亮,拱手回礼。
“盛庸!”
“末将在!”
“本宫以大明太子、全军统帅的身份,暂时任命你为山丨西都指挥使,望你好生用命,建功立业,他日得陛下圣旨钦封,光耀盛家门楣!”
为了防止晋王用亲王身份压制盛庸,朱久炎还特意为盛庸亲笔写了一份手书,并盖上了他的太子印。
“末将必不负殿下期望!不负陛下圣恩!”盛庸的脸上充满了坚毅,拿下这个艰巨的任务,对他盛庸的来说,是一生的机遇,也天大的荣耀。
昔日他仓皇逃出湖广,而后又处处受到李景隆的钳制,如今终于有机会能领军一方,他定要率兵雄兵,叫胆敢来犯大明的贼寇,永生永世都活在恐惧之中!
“令宁王朱权前往大宁封地,统一节制调度大宁至辽东一线所有兵马,整军备战,以防敌寇南下。”
“全军为盛将军践行,尔后移驻喜峰口!”
“喏!”
……
朱久炎在喜峰口里忙着调兵遣将,为接下来可能发生的国战准备军械弹药、粮饷辎重时。
同一个时间段内,阿鲁台亲自率领的草原大军,也已经抵达了燕山山脉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