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67 章 科学战略(1 / 2)

“这个是真的不知道了,传到楚国的楚墨只有这些东西传了下来,传到赵国的赵墨也是星云流散了,就连一点痕迹都没有了,现在还有点痕迹的就只有传到起过的齐墨了。”

赢英有些可惜的摇了摇头,从夫君的口中得知墨家的一些情况后,公主对这个事情还是比较上心的,她的调查方式和柴尺的有些不同,柴尺派人去一些手工业发达的地方寻找也不是不对,可是他似乎有点找错方向了。

毕竟墨家不是一个靠着手工业来发家的学说,而是靠着他们的思想来游历的,所以面对这样的人,必然要从他们的学说来找起。

大秦现在正在办义务教育当然这里肯定会有墨家人的身影,无论怎么样这些人还是丢不下他们的思想的。

果然在各地的地方志和学馆里,最终被公主发现了墨家的踪迹,不过对于大秦官员的邀请,墨家的人显得很是冷淡,这个倒是很出柴尺的预料。

不过后来他想了一想也就明白了,墨家追求的其实很大一部分就是公平、自由,他们在高居庙堂寻欢作乐的儒士,严刑峻法役使天下的君王胥吏,飘然物外游戏人间的道士身后,总有一群身着简朴衣裳的墨者,为了天下安宁,万民福祉,冒着诸侯国的通缉和大军的兵锋,劳作、奔走在中华大地之上。

墨家思想是中州古文完整版的辨证唯物主义及辨证唯物论。中州文化的特质是一种人伦文化,热爱自然科学、关心物质运动的人被划入“劳力者”阶层。

这种近乎本能地看轻自然科学的意识是中华文化的主要弊端。所以,中州历史上,自然科学家很少有崇高的地位。

墨子懂得太多的自然的道理,有那么多发明创造,这不能不说是中州古代史上的一个奇迹。无论是循规蹈矩的儒生,还是浪漫超然的道者,都不过是求得一己的安宁和自我形象的完善。

惟墨子能够真正摆脱各种社会势力的纠缠和引诱,从力学、光学、几何学、逻辑学等广泛的知识领域去把握生命本来的含义,认知世界的真相,从而形成寻求真知、注重实践、自励自强的可贵的品格。

春秋时,有个叫尸佼的人这样定义宇宙:“上下四方曰宇,往古今来曰宙。”几百年后,墨子这位雄心勃勃的科学启蒙者,企图用更系统更严密的语言来描述他所观察的宇宙,于是一部奇异的著作《墨经》流传于世。

《墨经》分《经上》、《经下》、《经上说》、《经下说》四篇。《经上》大都是原理、定义、界说;《经下》则建立论题并论证;《经说》则是对《经》的解释与阐述。

希腊人芝诺提出过一个著名的悖论:阿基里斯追不上乌龟。阿基里斯是《荷马史诗》中的善跑英雄。奔跑中的阿基里斯永远也无法超过在他前面慢慢爬行的乌龟。

因为他必须首先到达乌龟的出发点,而当他到达那一点时,乌龟又向前爬了一段。中国先秦也有类似的悖论,如庄子为了证明他的虚无主义,提出:“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墨子化解了这一千古疑难。他设想有一条线ab,从a端向b端前进,进到全长一半c,则斫去,剩余cb是全长的一半。再如前法取cb一半,剩为全长四分之一。

如此取至无穷多次,最后必将到达线的最前端b。这正是数学上的极限逼近原理。直到1655年英国的瓦里斯出版《无穷算术》,才有“极限”概念的正确解释。

众所周知,墨子首先是位机械师,因而在他的著作中,包含大量力学与机械设计原理。他在《经上》中明确提出,力是物体加速运动的原因,即“力,刑之所以奋也”。

更进一步,他在《经上说》中指出,力与重力等效,即“力,重之谓”。纠正了流传已久的谬误:把重力与重量混淆。他这种论断与近两千年后伽俐略、牛顿的理论极为接近。

在《墨经》中,空间是一个与时间密不可分的概念,墨子认为“宇”即“域徙”,即物体运动的区域。两千多年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为这一直觉的朴素时空观添上了完美的注脚。

最新小说: 大唐二愣子 我在秦时做丞相 三国之汉魏风骨 鲁国 醉吟江山 亮剑,开局砍翻坂田联队 虚构三国 华夏真相集 盛唐小园丁 他是大夏之皇,他要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