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外,比昌平又冷了几度,已是到了要穿袄子的时节了。这个时候,正是往关内运人参的好时候,随便往身上一揣,稍微给点小钱,守关的将士便不会搜了。
山海关北倚燕山,南连渤海,为天下第一关,乃冀辽分界之处。往东乃是辽西走廊,又称碣石道,地势险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不过,寻常的商旅可不兴走这个地方。
这地方把守重,过关要交的例钱也重。若是谁没了货物,只从这里出关或者进关,走这里才方便。其次,此时的山海关还在不断增加建筑,又再海边上,其实并不宜居。
故而辽东总兵李成绪虽驻兵在此,但他常在的地方,却在往北的另外一座关,名曰半壁关。半壁关不如山海关这么雄壮,反而像是一座繁荣的小城。商旅往来,也经常走这一条路。
如今大明与关外的关系,乃是君臣关系。女真臣属大明,却只是维持朝贡关系,维持两边和睦,并非纳入版图。出关之后,几个县的距离,大明便已然控制不了,听调不听宣。
故而辽东总兵李成绪在别的地方,都没什么油水,只有靠着这个半壁关的商税,才能赚够自己的钱。这倒不是说他贪墨,只是在大明军中办事,不得不走一些歪门邪道,才能维持得住。
此时半壁关外,才近夕阳,来了一辆马车,周围跟着几个护卫。马车一停,杜修明从马车上下来了。远远地,就有兵丁走了过来,这是整整一队人,刀枪弓弩全都齐备,还有几个带着火铳的。
那一队兵丁走来,拱手道:“几位看样子是从京师做完生意回来了?买卖可还顺利?”
崔镇兵拨马到杜修明身边,小声说了一句,让杜修明过去给钱。出发之时,杜修明叫上了崔镇兵,这一路上有崔镇兵当先导,可谓畅通无阻。
杜修明也是回了抱拳,笑道:“我们不是做生意的,也没去过京师,这是头一回来,几位军爷有何见教?”
那几个兵丁似乎是见怪不怪了,面无表情回到:“不管你是不是做生意的,也不管你是几回来的,我们记不住。可这地面上有规矩,凡从半壁关过的,人收二十文,马征五十文。过了这里,你们才能到里头。”
这才多少钱,杜修明自不会与他争这个了,拿出钱送上去,还特意多给了些。那军头拿到手,愣了一下,杜修明才问道:“这位军爷,在下打听一件事,敢问这里可有一位副总兵叫余立刚的?”
军头左右看了一下,将多出来的钱收入囊中,摇头道:“我不清楚,就算我知道,也不会告诉你。这地方还有一个规矩,你问什么都不能问军中之事,一旦有小人将你抓了当成奸细,那你可没地方说理去。”
说罢,那军头转身离开了。杜修明却是好奇,想来这李成绪虽然靠关吃关,可也算警惕有加,治军颇严。杜修明一行再往里走,竟也没人再拦他们一行人了。又走了一断路,才远远看见半臂关城的城郭。
城墙底下,正是傍晚热闹的时候,而城关上却一片肃静,对比鲜明,更令人多了一分心悸。此时,杜修明身后有一队人马急匆匆往关外走去,紧接着关上一声号角响起,人群都往那边看去。
号角声响起来,就意味着要关城门了。再不出关,就得等到明天。在这里面住一宿的代价,可不便宜。
杜修明很快就体会到了,寻常住店,收个店钱、饭钱,茶水哪里还要钱的。可到了这里头,茶水、热水全都要额外收钱,而且价格比往常贵不少,美其名曰,这是给军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