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安思危,这是叶不凡面临的第一个问题。
这个时代最骇人听闻的不是杀戮,而是冷漠。
可怕的是冷漠,是视人命如草芥的冷漠。
汉族人力量是巨大的,但是态度但冷漠了。到死也不知道去反抗。看着身边这些一起与他出生入死的兄弟们,叶不凡有点茫然了,何去何从呢?
叶不凡独坐在一块石头上,望着璀璨的夜空陷入了深思。
看三国的时候,大多数人都把注意力集中到了争霸天下的英雄豪杰身上,却很少关注导致将近三百年五胡之乱的隐患。
引红楼梦秦可卿的一句判词。“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当然,叶不凡虽然不精通西晋这段时期的历史,但是历史规律还是清楚知道的。
纵观五胡乱华那段历史时期,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太多的暴君和太多的屠杀,民族矛盾以最为强烈的形式尖锐对立。少数民族的英雄们纵横在中国的北方,被视为正统的晋朝只能流落到昔日东吴的位置,保全一片甚至比当年东吴还小的地盘,苟延残喘。
史载“匈奴五千余落入居朔方诸郡,与汉人杂处。”,“落”的意思是户,每户以五口计,五千余落就有二、三万人之多。这样少数民族的不断迁入,到西晋时期,已经有相当数量的少数民族入驻中原。
甚至有的历史学家考证出西晋时期少数民族占到总人口的50以上比例。
汉族人口比例急剧下降,少数民族人口比例上升,中原地区民族构成发生变化,自然就会产生民族融合的问题,这也是五胡十六国成因的一个关键问题。
然而,这还不是最主要的。主要的问题是,民族矛盾也逐渐尖锐对立起来。
看看那时候的汉人是怎样对待少数民族的吧。
为了解决劳动力减少的问题,统治者开始有意识的引进边境地区的少数民族入塞,充当劳动力。
魏晋末年太原诸郡“以匈奴胡人为田客,多者数千”。
西晋初年(公元265年——287年),就先后有几十万少数民族入塞。他们大量沦为世家豪门的佃客。晋初江统在《徙戎论》中说:“关中之八百余万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
其时关中戎狄有四百万人口,可见比例惊人。而且他们大都是沦为奴隶的命运。
这么多少数民族是怎么到关中的呢?
三国时期,中原的统治者们对少数民族是压迫和利用,这个时期更是积累了深重的民族矛盾。
回顾一下诸葛亮的《隆中对》,其中提到过“西和诸戎,南抚彝、越”。
即算是熟悉三国历史的人,也很少注意到这些少数民族的悲惨命运。纵然是我们今天看三国演义,对少数民族的遭遇一样抱以冷漠的态度。
我们很容易的把他们当成文化落后、尚未开化的蛮夷,当成可以任意鞭打凌辱、利用玩弄的奴隶。在中原遭遇他们的侵犯时,我们把他们当成为祸中国的灾星,恨不得杀之而后快,却不反省自己的原因。
大量的引进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并且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少数民族,这些就是五胡乱华在三国时期深埋的隐患。
为什么五胡十六国时期出现了那么多的大屠杀,杀得如此的残忍和惨烈,即使是今天读史书都能让人喘不过气来。
以前,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少数民族会将汉人恨得那么深。这时才有所了解,原来不是没有原因的。
今天,这些少数民族大部分都消失了,有的被杀光了,有的融入了汉族,五胡之后的隋唐继承了民族融合后的优势,创立了中国历史上最强盛、最引以为自豪的文明。
盛唐也没多久,马上就陷入了民族矛盾之争的安史之乱,继承正统的宋朝一直被西北方的少数民族欺凌,最后被蒙古人征服,好不容易朱元璋赶走蒙古人,击败了其他的汉人起义军,重建汉人王朝,可是江山最后又被白山黑水的满人夺了过去。
当我们终于把满人皇帝当成中国圣君的时候,中国已经开始落后于世界了。而我们好不容易忘怀了脑后那根辫子的时候,日本人就开始狠狠教训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