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纽约的坎贝尔,第一时间就去了博物馆仓库的验收房,他要在那里等着十三号的送达,可以说,他心里多少还是有些疙瘩的,就连部下劝说他去休息一下,倒倒时差,他都没有答应,他坚持要第一个查看那幅经过补遗的十三号。
押运公司很快也来了,严格说,他们的航班比坎贝尔的还早到达,但是,他们要经过海关检验等手续,在路上稍微耽搁了一会,可还是很快的将东西送到。
查看了铅封,查看了各种手续后,坎贝尔还是不让签字,他让手下将画卷打开,拿出自己特定的光谱灯,在自己喷涂过的地方照射,一看,他的脸上就有些扭曲,他发现自己原来做记号的地方已经出现了变动,可自己又说不出来,无他,那里有些地方被李凡用题跋给遮盖了,而那几行字他又不认识,只好用特殊的光谱相机将这个局部全部拍摄下来,到验收房的电脑终端上与自己原来存入的留底图片进行了比对,发现,整个轮廓分毫不差,只不过是有人在上面“涂鸦”,电脑的黄色信号灯不停的闪烁,还打出一行字,“该画作被污染涂改……”
坎贝尔知道那不是污染和涂改,是人家的补遗,于是,通知外面办理正式的签收手续,这一趟的押运费用可是不低,足足要了大都会20万美元。
十三号很快在工作间里再次装进特使的软框里,然后连夜送到了展室里挂了上去,整个行动正好是圣诞节前“闭馆维护”的时间短内,对外界来说,这幅画几乎就是还挂在原处没有动过,可是,细心的清洁工们却发现,那幅画上多了一些东西,多出来的东西与原画配合的更协调更合衬了,没看过原画的根本发现不了这种变化,而看过原画的人就会想仔细看看差异。在清洁工里,有不少人其实都是学习艺术的,只不过没学出来,只能跑到这里当清洁工,他们之间有许多人就是想免费在这个地方观看名画,然后回到家里再揣摩,有了这个消息,立即就在一些下层工作人员中传开了,于是,三三两两的,找各种理由进入展室观看。
这样的消息传的很快,不到几个小时,消息就从内部传到了外部,还有人找出原来的照片,写上“要是再去看,与这原来的就不一样了,你能找出来不同来吗?”然后就发到了社交媒体上了,顿时,就引起了一些记者和好事者的兴趣,于是,在网络上又广泛的开始了热议,人们相约要去看看,可新画到底是啥样?
当代的网民都是神通广大的,他们很快找到了在巴黎秋拍的画作照片,与十三号原来的照片进行了对比,有些学习美术的学生就指出了,十三号是没有前面的题跋的,这是一个极大的遗憾,使整个画面在前面显得很是空旷,很是不协调。
如果懂得国画的人就知道,知名画家的作品上都会留出这样一个“空旷”的位置,有时是自己写作画的情绪或者是对画作里面表达的意思,甚至是感悟,有的就是留给别人来写的,甚至,在许多逝去画家的作品上,特意的去加长加宽一些装裱空间,然后由后世名家、鉴赏家等挥毫泼墨,写上对画作的感悟和理解,这在华夏国画里是一条不成文的习惯,也是一幅画升值再升值的必要步骤。
对于记者要求采访等,普特南和坎贝尔都拒绝了,相关部门只是宣布,从平安夜那天开始,画作将作为重点进行展出,欢迎游客学者前来观摩,云云。这与去年的大事宣传成了鲜明的对比,今年没有花大力气去宣传,可是,许多纪念品却都是准备好了,能不能有成效,谁也不敢说,尤其是普特南,去年的教训太大。
外面已经闹闹哄哄,可坎贝尔却是在会议室里与某个侦探社的杰克探长研究着他们获得的数十张人像照片,本来是有好几百张的,毕竟那个戴夫尔在外面蹲守了近20小时,每个进出的人物都被其拍摄下来,而且是即时拍摄即时传送出去,可以说,在纽约这边几乎是与戴夫尔是同步的,接受的照片很快就被专用的软件分门别类的归纳好,在这方面,美国的技术是很牛叉的,他们的情报部门就是这样干的,用各种手段收集他们怀疑对象的面部特征,行为举止,等等。
从理论上说,戴夫尔的这个行为是触犯法律的,不管是在华夏还是在美国,一旦暴露就会被绳之以法,尤其是这种故意行为。可是,仅仅是拍照的行为,又有着许许多多的模棱两可的漏洞,比如,任何人在外旅行时,都会在无意间拍摄到其他人的影像和照片,这是无意识的,那记者们呢?他们拍摄的算什么?有的人还有偷窥癖,用大倍数的长焦镜头拍摄许多过路的行人,对面楼上的邻居等等,有些拍摄还是善意的,还被网民弄成了表情包,如何追究?没法子界定,所以,各国针对这类事情的处理,基本上是,查到你,算你倒霉,查不到你,你就没事。
戴夫尔显然知道这里面的猫腻,他接受拍摄任务的时候,提出了及时传送的问题,也就是说,他的那个数码相机里是不存照片的,就摆在那里,拍摄一张,发送一张,本机没有储存卡,即便被抓,他也有说法,自己就是喜欢摄影,喜欢抓拍,到这里是练练手,没有恶意。如果是一般的片警或者巡警过来,肯定能被他这番解释给忽悠,除非是反谍机构的专业人士才来,他们才有可能去寻找在附近几米内的蓝牙装备和另外一部手机,去查验照相机上的设置,可是,一下子就把反谍机构的人惊动来,还派出经验丰富的侦查员,这种概率有多高呢?
平涛文化公司是个普通的艺术类公司,压根就没啥国家机密之类的项目,所处在的地段也是不设防的商业地段,这一带原来是一些机关的宿舍区,后来经过城市改造,成为一个普通的各类公司云集的地区,在这里,主要集中的是华人书画艺术类的公司,根本上与反谍工作搭不上边,如果不是比较靠近故宫这一带,怕是早就高楼林立了,这一带原来就是郊区,现如今也变成了繁华的城区了。
那天,戴夫尔是顺顺当当的干完活,他在车里都快冻死了,难道他不会开车里的暖气吗?一到,戴夫尔就开了,那个时候,十三号还在天上飞呢,他是根据要求,提前进入监视现场。结果,没到半小时,一个戴着红箍的大爷就来敲他的车窗了,“小伙子,你这样开着发动机长期停在这里是很危险的!”完后还善意的提醒他“不要把窗户都关死,那样你会煤气中毒的。”
于是,戴夫尔知道了,自己不能那样干了,那样太容易暴露了。冬季,排气管冒出来的白气几十米外都能看见,他只能关上发动机。可关了发动机,车内只维持了一个小时,温度就降下来了,冻得戴夫尔受不了,这小子还算是聪明,跑到附近的商场里,买了现代化的暖手炉,暖脚宝,一条毛毯,最后还买了两瓶二锅头,反正这季节买这些东西都正常,而且,现如今各种高科技的取暖御寒的“装备”也是五花八门,到处都有得卖,尤其是在寒冷的北方,流行的就是出门好携带的这些小东西,别说,在外面混上几个小时还是很管用的。可是,戴夫尔在那里哪里是几个小时啊,就差把汽车电瓶都给消耗光了,就这,他还是坐网约车走的,那车上的电瓶还是被他弄的电压不足以启动了,为了一千美元,他够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