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进入这个河谷,李凡就一直留心涓涓细流里的河砂,他发现这里的河砂纯度极高,不排除在河流的上游会有一片高品质的石英矿,如果说这里拥有高品质的石英矿,实际上就是为产生上等翡翠原石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与其它玉石不同的是,翡翠的形成是一个金属氧化物向石英矿石渐进渗透的过程,而其它类型的玉石,比如蓝田玉、和田玉等等,都是在地壳发生熔岩的时候,就已经使许多非金属氧化物共同混合而形成的。在玉石界,有硬玉和软玉之分,一般人都知道,除了翡翠外,其它的玉石基本上都归纳为软玉,产生这个差别的原因其实就是,软玉里的其它成分,颜色、润泽等等的元素往往是非金属氧化物或者是以氧化钙为主的元素,这与翡翠完全不一样,翡翠往往是在特定的条件下,一些外部的金属元素的粒子慢慢的渗入而形成的,而且渗入的金属元素里没有氧化钙这类活泼的元素,这就是在当地,要么形成大理石,要么出现翡翠的原因。李凡正是掌握了这样的认识,才顺藤摸瓜前往野人山去寻找翡翠原石的。
仅仅有石英石和周围富集的适合金属元素还不行,还需要一定的外部环境,那就是要有一定的压力和水沁,同时,还要在一定深度被地表土层压迫,最后,还要从地下被翻出来,然后进入河流冲刷和滚动,这样才能形成完美的最后混合,根据调查,全世界能够满足这样地理环境的只有缅北地区,最早被发现的就是在帕敢河谷,先后发现的新老矿藏几乎都是在帕敢附近,方圆不过几百平方公里。
由于翡翠越来越稀少,一些商家也开始胡乱解释了,到了现代,甚至把翡翠定义为“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达到玉级的石质多晶集合体,主要由硬玉或硬玉及钠质(钠铬辉石)和钠钙质辉石(绿辉石)组成,可含有角闪石、长石、铬铁矿、褐铁矿等”,实际上这与把和田玉定义为产地广阔的意思是一样的,真正懂翡翠的人是不认这个账的,按照这样的定义,翡翠的产地也发生了变化,不在局限于缅北,包括哈萨克、美国甚至连日本也有了,这也就形成了翡翠市场上,看着差不多,可是价格相差何止十万八千里啊?真正极品翡翠的价格已经过亿,可是那些鱼目混珠的货色,在地摊上不过几十块钱,许多货色不过是用玉石粉充填后进行研磨出来的高亮和高水头,说到底,还是一堆西贝货,没有收藏和佩戴价值。
翡翠之所以至今的价格高居不下,关键原因是目前还无法进行人工合成,原理不复杂,化学成分也都查清楚了,可就是弄不出来,这是与翡翠形成的原因有关,与其它的宝石不同,翡翠的形成不是个瞬变的,而是一个渐变的过程,这渐变的时间至少需要几百年,解决不了时间问题就不具备人工合成的条件。
难道说没有人动脑筋去改变这种渐变的时间吗?有,可是结果都是失败,首先,这翡翠的色彩和水头的变化是没有规律的,就像是国画里的泼墨大写意,有哪个名家你可以画出一模一样的画作出来?那种色彩斑斓和说不清道不明的润意没法子用固定的模式去表述,如果一个翡翠的手镯通透到像有色玻璃一样,那肯定就是用玻璃做的,任何顶尖的手镯,你粗看是一色的,可当你在射灯下仔细看的时候,你一定会发现里面那似有似无的“云”,那种淡雅飘逸的感觉可不是什么人能够模仿得出来的,这就是翡翠的魔力和魅力,而且,只要主人养得好,这种魔力和魅力还会继续发展,几代人家传的物件,那可真不是盖的。
而眼下被年轻人追捧的钻石,实际上已经是强弩之末,不过是被资本刻意炒作而已。钻石之所以会成为强弩之末,主要原因就是人工合成的挑战,先不说人工钻石的合成,说说在当今钻石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叫莫桑石的钻石,在外表和性能上,与钻石几乎没有多少差别,不用专业的仪器,根本就无法鉴定出哪个是真哪个是假,而且,这些被叫做莫桑钻的钻石个头还都不小,实际上,这是美国一家公司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由美国一家公司合成的,学名叫“碳化硅”,之所以外界叫莫桑钻,书面上说是为了纪念发现这种物质的科学家亨利莫桑,实际上不过是商家打开市场的一种噱头,而最早在自然界发现的天然碳化硅则是在亚利桑那州的一个陨石坑里发现的,由于化学分子简单,产生的条件也很明确,就是陨石坠落时产生的高温高压形成的碳分子晶格在硅母体中的重新排列,这一点倒是与钻石差不多,钻石就是碳的立方结晶构成的一种晶体。
为什么说莫桑钻可以威胁到首饰市场呢?无他,产量太大了,碳化硅本身还具有其它许多工业价值,因此其工业产量是很吓人的,单单是在国内,每年产量就高达220万吨,虽然这些工业用碳化硅不能直接用于首饰原料,可是,将这些作为基础料进行深加工很难吗?这也就是为什么当下许多首饰店里挂的一克拉莫桑钻那么便宜,实际上,哪怕是几千元一克拉,商家赚的已经是无法描述了。
曾经,人造锆石就把整个饰品市场给搅得昏天黑地,现如今,莫桑钻又来了,相信用不了多久,人工合成的大颗粒钻石也会出现,毕竟化学分子式简单,形成的机理也不复杂,人工合成完全不是问题。而大颗粒人造钻石之所以迟迟没有出现,关键还是市场对这东西的需求,小颗粒的合成早就遍地开花了,许多工具上的金刚砂等等都是人造钻石小颗粒,而大颗粒的钻石在工业上的用途目前还真是不多,而合成的费用并不便宜,这也就限制了大颗粒人造钻石的出现了。
李凡在读书期间就在学系里搞了个鉴定中心,他对这些猫腻能不清楚吗?所以,当段子高急赤白咧的找他,让他帮忙去缅北找原石的时候,他的心里就有了一个小九九。克钦邦西边的帕敢附近根本就不能去,那里已经是各方势力划分好的地盘,去了还不定要出啥幺蛾子呢,所以,李凡选择的是克钦邦东边,靠近国境线这一带的野人山,这里山高林密,到现在也是处于原始的状态,只要找到一个富集带,剩下的事情就好说了,他相信段子高是有办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的。
在帕敢那边,原来找毛石也是顺着河流去找,可是不知道啥时候,一些半吊子科学家认为可以到源头去找岩矿,可以说,这也是从当年发掘和田玉岩矿那边引申过来的。和田玉很早就已经资源枯竭了,于是就有人顺着发现仔玉的河流上朔,最后找到在昆仑山里的岩矿,从而进行现代开发,市场上曾经称其为昆仑玉,后来又叫这是和田岩玉,以区别河流水的仔玉,等到后来,干脆就把透闪石作为标准,凡是达到一定成色的透闪石,就都叫和田玉了,结果就是和田玉市场彻底的平民化了,也没有谁去追捧了,反倒是原来稀缺的和田古玉成为顶级高端。
现代寻找翡翠也走了工业化的路数,结果就是,源头的岩矿很容易就找到了,可都是一些石英矿,白花花的一大片,偶尔有那么一点点颜色,有的是灰灰的,谈不上啥水头和色相了,这就是为什么大批低端翡翠手镯充斥市场的原因。对于开发者来说,说到底还是赚钱的,在矿山上,他们购买岩矿是按照吨来计算的,一吨那种岩矿可以制作多少手镯?就算是白菜价,最后的收入肯定是几十倍岩矿的收购价,可要是去讲什么档次和水头?你就听那些小贩们咋忽悠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