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当地人交谈得知,眼前的西湖不但不是钱塘人的骄傲,反是钱塘人厌恶的对像。每遭大雨便泛滥成灾,湖水倒灌入城,时而久旱干涸,形成一个巨大的裸露湖床。
“不知道,为何当初这些为何不敢来当任杭州刺史呢?”
李轩晃然,眼前的西湖未经治理,俨然一座害湖,诺是经自己的手好生治理,仿后世的白居易、苏轼弄出治理水患的白堤、苏堤,再在西湖四周遍植花柳果木、亭台楼阁,营造景致,那他李轩的大名就将随西湖胜景名传千古。
“真是搞不懂……”
李轩一阵惋惜,弄得田一等人莫名其妙。
就在李轩望着西湖感怀之际,钱塘城内百姓却在缓缓出城向南而去,各条支路上亦不断有人流向主路汇集。
“少主你快看,钱塘四周百姓都在向南去……”
经尉迟林提醒,李轩把目光从西湖上收回来,看着官道上汇集的人流大惑不解,忙派田一去打探消息。
田一跑去拦住行人寻问生了何事,了解原由后跑回来禀告:“姑爷,是一年一度的钱塘大潮来了,今日又是钱塘大潮潮浪最高之日,故百姓争相前往凤凰山、江干一带观潮。”
“今日是几号?”
李轩寻问左右。
“八月十八啊,正好是中秋节。”
李轩一拍大腿,惊喜道:“难怪啊,钱塘大潮最佳观潮时间不就是在中秋前后吗。”
“快,我们去凤凰山占一处好位置……”
李轩迫不及待的跨上马匹招呼两人上路,尉迟林一脸懵,心想不就是一场潮水么,少主这么激动干嘛。
一群地地道道的北方人,他们哪里知道钱塘大潮的汹涌澎拜,哪里知道他们少主李轩那一个后世的灵魂对享誉世界的钱塘大潮早已心生向往,前世没空去,今生非得看个够的心理。
一群人紧赶慢赶,赶到凤凰山时早已人山人海,别说最好的观潮点,哪怕是最差的观潮点都被人占了,除非去观潮不佳的江段。
“让一让,让一让……”
随着人流涌来的李轩一行挤上人满为患的凤凰山。
只是山上观潮的人太多了,别说青壮了,老人小孩都不少。贩夫走卒、官僚士子等各阶层的人拥在凤凰山上。每当一道汹涌如水墙迅猛推进的潮水从凤凰山脚下奔腾而过时,观潮的人群纷纷惊呼,眼神随潮水而去。
可怜的李轩还在人群里蹿,炎炎夏日下累的满头大汗才爬到半山腰,望着站满人群的山巅不想再爬了,再说观潮点也不是越高越好。直接找了一处由一家人占据的观潮位置还不错的点,上前李轩从李函手中拿过一袋银钱塞在对方家主手里,说道:“兄台把这个位置卖给某如何?”
对方愕然的接着李轩递过来的钱袋,垫重量当不下一百两,回过神来立马笑着迎李轩一行在此处观潮,带着自家人到别处去。
一文不花的观潮点换一百两,只是小户人家的一家人都笑的合不陇嘴,生怕李轩待会反悔似的,急冲冲的下了山回家去了。
此时的杭州湾远比后世的杭州湾要宽广的多,出钱塘县城东南不过十余里便是钱塘江入海口,更没有一百多年后钱镠修建的捍海石塘抵御潮水。
由此,钱塘大潮远不是一千多年后的钱塘潮可比,潮水掀起近三十尺高,俨如迅猛推进的水墙汹涌而过,横扫大江两岸低洼地带,激起两岸观潮游人的喧呼声。
见此自然奇景,李轩诗兴又发作了,刚要即兴赋诗一道眼角却瞥见周围有不少手持折扇,一身文士打扮的士子文人,还有似早有准备,还搬了书案来,笔墨纸砚一应俱全,正在挥笔洒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