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方知情深,永嘉帝为萧皇后的死痛心不已,追悔万分。
但佳人已逝,一切都已无法挽回,永嘉帝只能最后给萧皇后一份哀荣。
自登基以来一直夙兴夜寐,勤于朝政的永嘉帝罢朝三日,亲自为萧皇后守灵三日。
然而永嘉帝却并未因萧皇后的死,放缓毒杀萧太后的计划,反而动用其他手段,在萧太后每日使用的安神香中下毒。
在萧皇后暴毙半年之后,曾经叱咤后宫三十多载的萧太后,永远闭上了眼。
到此,永嘉帝与萧氏一族的真正博弈,方才拉开序幕。
永嘉帝心里清楚,在这场没有平局,只有你死我亡的博弈中,他的胜算只有五成。
于是,在萧太后死后,永嘉帝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废去楚宥的太子之位,将楚宥贬为慎王,流放幽州思过。
倘若来日他能在与萧氏一族的博弈中取胜,便风风光光地将楚宥迎回,重封他的宥儿为太子。
如若他最终输了,萧氏一族也会将他们培植多年的傀儡太子接回来,接掌天下。
未来大夏的天下,依旧是他宥儿的天下。
他没能做到的事,没能完成的彻底铲除萧家的心愿,宥儿或许能替他完成。
而永嘉帝之所以要将楚宥流放到幽州寒宵城,而不是其他别的什么地方,其实还另有用意。
“另有用意?”叶雪烛微微蹙眉,问楚宥。
见楚宥点头,叶雪烛便望着楚宥,等他继续说下去。
面对叶雪烛探寻的目光,楚宥抿了抿唇,稍显迟疑,但最终还是开口,接着说:“从前在宫里的时候,阿姐应该听过这样的一个传闻。
传闻先帝在世时,曾亲手将一只锦匣置与乾正殿海晏河清的牌匾后。
锦匣里封存的是一封遗诏,遗诏中除了交代自己身后的一些事,最重要的是写明自己选中的继任者,即大夏未来的新君。
先帝驾崩以后,宗室中几位德高望重的王爷,与一众内阁重臣,按照老祖宗传下的规矩,一同前往乾正殿开启锦匣,可锦匣开启以后,里头却是空的,什么都没有。”
叶雪烛点了点头,“我的确听过这个传闻。”
“这不只是个传闻。”楚宥道,“是确有其事。”
当年淳王意外过世后,静王,也就是如今的永嘉帝楚澜,成了最无可争议的储君人选。
但静王却一直有个心病,那便是乾正殿海晏河清牌匾后,锦匣里那封遗诏。
静王担心,他父皇驾崩以后,宗亲重臣们请出锦匣中的遗诏一看,发现他父皇属意的新君人选是淳王而非他,他岂不是颜面扫地。
好像能得到这个皇位只是他运气好,活的比淳王久,而非天命所归,人心所向。
静王思来想去,决定趁着建和帝病重,悄悄潜入乾正殿,先提前看一看那封遗诏。
万一遗诏上真写着选淳王继位,他也能早有准备,提前想好对策。
乾正殿外常年都有禁军层层把守,戒备森严,那夜静王设法,好不容易偷偷潜入乾正殿,果然在海晏河清的牌匾后发现了一只锦匣。
但锦匣却并非如传闻中,用特殊工艺被密封起来。
锦匣上明显有被人撬动过的痕迹,打开一开,锦匣里空空如也,什么也没有。
根据锦匣上的撬痕,静王断定,是有人先他潜入了乾正殿,将锦匣中的遗诏盗走了。
至于是何人,因何目的将这遗诏盗走,静王心里有些猜测,却不敢肯定。
当时,建和帝病危,已近弥留,随时都有可能驾崩。
按照老祖宗传下的规矩,建和帝驾崩之后,会由宗室几位德高望重的王爷携几位内阁重臣,前来乾正殿,将海晏河清牌匾后,锦匣内的遗诏请出来,当众宣读并晓谕天下。
倘若几位王爷和阁臣来请遗诏时发现锦盒是空的,里头的遗诏不翼而飞,静王几乎可以肯定,众人一定认为是他盗走遗诏。
至于他为何要盗走遗诏,自然是因为先帝在遗诏中选定的继任者不是他,而是淳王。
静王虽然的确是为遗诏的事,才冒险潜入了乾正殿,但这锦匣真不是他撬的,里头的遗诏也不是他偷的。
他可不要平白替人背这口黑锅。
静王思来想去,觉得这被撬过的空锦匣留在这里也是个祸患,便将那只锦匣带了回去。
回去之后,静王一面开始暗中调查,究竟是谁潜入乾正殿,盗走了遗诏。
一面犹豫,要不要伪造一份遗诏,放回到乾正殿的牌匾后头。
但伪造遗诏绝非易事,万一被发现遗诏是假的,那事情就更难收拾。
病榻上的建和帝已经时日无多,撑不了几日,静王实在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慢慢调查遗诏被盗的事,也不敢冒险伪造一份遗诏放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