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他却见一点儿都见不得淳王得意的样子,更无法容忍以后每次见淳王,都要向淳王行叩拜储君的大礼。
他绝不容许这种事发生。
但静王心里清楚,凭他自己是无法阻止这件事的。
为阻止淳王被册封为太子,静王一度向萧家服软,恳求萧家出手相助。
而萧家人存心借此事拿捏静王,就算静王服软,萧家人也始终都无动于衷。
静王既焦躁又愤恨,权衡之下决定兵行险招,逼迫萧家出手。
静王打算派人匿名将有工部官员与渝州当地官员相勾结,贪墨渝州赈灾粮款一事,揭发出来。
此等大事,朝廷必定会派人前去渝州调查。
静王知他父皇是打定主意要立淳王为太子,只等一个合适的时机,再将册封的旨意颁出。
而所谓合适的时机,便是让淳王做出些政绩,叫那些不服淳王成为太子的人都乖乖闭嘴。
倘若淳王能完美解决渝州贪墨赈灾粮款这桩大案,那么建和帝便能借此,底气十足的颁出那道册封淳王为太子的圣旨了。
静王决心赌一把,赌他父皇一定会派淳王南下渝州调查这桩大案。
只要淳王能离开京都城,他就多得是机会除掉淳王。
或许不必等他派人动手,萧家人就会急不可耐的出手。
毕竟,萧家与这桩贪腐大案有脱不了的干系。
肖景榆虽出身萧家旁支,却也是如假包换的萧氏族人。
倘若叫淳王查出肖景榆是这桩贪腐案的主犯之一,必定会揪住不放,并与那些一直都痛恨厌恶萧家,却又奈何不了萧家的大族联手,借此事大做文章。
到时候,萧家恐怕会迎来一场史无前例的大麻烦。
因此,就算萧家本不想出手,也必须得出手,以绝后患。
静王认定,只要淳王参与调查这桩贪腐案,并离京南下,萧家那边就必定会有所动作,到时候他就只管隔岸观火就好。
诚如静王所料,建和帝原本是打算派淳王南下渝州,调查这桩贪腐大案。
建和帝为人十分迷信,在做出重要决定前,总要用龟甲卜上一卦。
这一卜不要紧,结果都是大凶。
建和帝几番犹豫,最终决定,改让内阁次辅严方知作为钦差,南下渝州彻查此案。
严方知是淳王的人,已经是人尽皆知的秘密。
严方知去,与淳王去,其实也差不多。
萧家与严方知素有仇怨,不睦已久,却一直都没得到将其除掉的好机会。
眼下机会自己送上门来,萧家自然要好好把握。
在萧家的密谋下,严方知最终死于一场人为制造的船难。
恩师严方知不幸殒命于前往渝州的途中,这令淳王无比悲痛。
悲伤过后,冷静下来的淳王开始疑心恩师的死,究竟真的只是意外,还是人为谋害。
淳王权衡再三,决定要亲自南下调查那场船难,以及渝州贪腐案。
建和帝不答应,淳王却坚持要去。
建和帝无奈,又找出龟甲占卜了一番吉凶。
先后占卜了十几次,结果竟都是大吉。
于是,建和帝便答应让淳王南下。
殊不知他那套龟甲,已经被人动过手脚,无论占卜多少次,结果都只会是大吉。
淳王离京那日,建和帝亲自前去相送。
而那一面,便是父子二人此生见的最后一面。
早在淳王离京前,萧家已经派人秘密前往渝州,将深涉贪墨救灾粮款一案的渝州刺史姚朔,以及涉及此案的其他几个当地官员解决掉了。
淳王此时再赶过去,已经什么都查不到了。
即便萧家人有所疏漏,真叫淳王查到些什么,也查不到萧家头上。
萧家本不欲出手戕害淳王,毕竟淳王是建和帝心尖上的人,若淳王真意外殒命,谁能料到建和帝会做出什么疯事。
淳王是一定要除掉的,但为求稳妥,并不急在这一时。
萧家不急,却有人急得很。
静王迫不及待的想要这个明明什么都不如他,却备受他父皇疼爱,且追随者无数的皇兄,彻底从这世上消失。
只要淳王还活着,他就无法舒心。
淳王早一刻死,他就能早一刻感到畅快安心。
于是,静王不顾萧家人的警告,派人在淳王的必经之路上,人为制造了一场山崩,害死了淳王。
静王之所以敢如此肆意妄为,就是笃定他与萧家是一根绳上的蚂蚱,萧家人为自身考虑,也必定会为他善后。
至于如何善后,唯一的办法就是控制建和帝,将其软禁起来,不让建和帝为淳王的死发疯。
但建和帝是一国之君,总不能一直将其软禁,不许他见人。
而要解决这一切的麻烦,最一劳永逸的法子就是,让建和帝与他的爱子淳王,去地下相会。喜欢庆余欢请大家收藏:(zeyuxuan.cc)庆余欢泽雨轩更新速度最快。到泽雨轩(www.zeyuxuan.cc)
看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