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周夫人才放下心来。
自家老头虽然面上看着软和,但大事不糊涂。他这般做,必有缘故,帮他遮掩好了就是。
周通判眯眼望着帐子顶,悄悄笑了。
他自己是个什么能力,自己心中清楚。
能顶上元通判的缺,已经是走狗屎运,捡漏了。想要在这个位置安生呆下去,保证不出错,基本不可能。与其等着回头闯了祸,丢官罢职,还不如提前“告病”,做个人情呢。
升平郡主已经答应,给他一个太学的名额。
周通判自己读书平平,儿子也不行,且喜有个好儿媳,生了个聪明伶俐的大孙子。
小小年纪,已经考到了童生。
周通判早就在为他的前程操心,没想到那位小郡主这般细心。那日他不过是带孙子去郡主府赴了回宴,略见过一面,小郡主就注意到了此事。然后跟他一提,简直是让周通判喜出望外!
他家世不高,想送孙子去太学,基本是天方夜谭。但若有许惜颜举荐,就有如探囊取物,轻松之极。
只要孙子读书争气,再有太学经历,积攒下官场人脉,将来他的仕途,就比自己要光明顺遂多了。
这般交易,傻子才会拒绝。
所以周通判“缠绵病榻,卧床不起”,卫绩便轻松顶替了他的职位。
消息传到济州,高伯贤破口大骂。
“那姓周的,怎么就这么没用?扶都扶不起来!还有那尉迟圭,怎么就摔不死他?”
高三爷不敢接后一句话,只说,“这样顶替,不合规矩吧?要不要去参上一本?总不能让老六白死了。”
高伯贤更生气了。
他当然知道这样暂代不合规矩,可这样不合规矩的事,高家也没少干。
而且干得更加过分。
起码,人家是让周通判心甘情愿的装病让位,并没有半分牢骚。
真要参了尉迟圭,只怕高家会有更多把柄,要被人攻讦了。
但状还是要告的,但这个奏折该怎么写,他还得再斟酌斟酌。
与此同时,金光侯和升平群主从宁州递上的奏折和书信,已经送上了京城。
等到高家的奏折送来,睿帝看后冷笑数声,不发一词。
只命人给升平郡主送去赏赐。
赏赐一经公布,整个朝堂都轰动了。
皇上赏的不是金,不是银,不是珠宝,不是首饰,而是两根梁柱!
因升平郡主有意在寿城建一所免费书馆,教化百姓。萧讷看了好些宅院,都不太满意。许惜颜就大气表示,不如自己盖一个吧,反正钱也是够的。
然后,许惜颜就用郡主名义上书朝廷,请求皇上也御赐几本书下来。
意思这书馆虽是她牵头办的,但还是要来看书的人,永远感念皇上的恩情。
这种又不要自己掏多少钱,还得名声的好事,睿帝自然乐意做啊。
不仅如许惜颜所求,赏下两大车书来,还特意赐了两根大梁。
意思是这书馆也是为朝廷,为边关培育栋梁之材。
这可太荣耀了。
就连外祖萧讷,都因首倡此事,得了一个小小的虚职。算是官方委任他督建书馆,以后说出去就名正言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