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4章 抽丝剥茧论政治敏锐度,江渊肯定是比不过一干七卿重臣的,但是,他到底也是在朝堂上呆了这么多年的,基本的直觉还是有的。就在刚刚王文开口附和陈循的时候,他就意识到,自己犯了大错,这个错误,直接将他推到了悬崖边上。这件案子,原本是江渊用来陷害萧镃的,所以他和程宗根本就没有任何的关系,有这一点在,就意味着,根本不可能被人抓到证据。只要证明不了他是主谋,那么,罪名理所当然的,就会落在萧镃的头上。尽管后来事情一路波折,但是,江渊一直都没有太过担心,最大的原因就是,没有证据。这也是他刚刚一直在强调的,这件案子,大理寺不管怎么查,能够拿到的实证,都只有萧镃的证词。但是按照刑案的逻辑,仅凭这一点孤证,是完全不足以指证他的。所以,直到早朝之前,他都是信心满满。甚至于,对于杜宁后来的指控,他心中都有些嗤之以鼻。争权夺利,政治斗争?这算是什么罪名!江渊在刑部呆了不短的时间,也算是对刑狱有所了解,他没想到,堂堂的大理寺卿,竟然用这等模糊不清,查无实证的罪名。但是事实很快证明,错的是他。虽然杜宁在最开始的时候,遭受到了一阵围攻,但是随着陈循出面,局势迅速逆转。这并不是因为陈循有多么巧舌如簧,气势逼人,而是,他看到了江渊之前没有看到的地方。朝堂之上,向来讲究的是势。刚刚江渊质问陈循,说对方也是在借此机会,党同伐异,和杜宁合谋,行政斗之事。这并不是江渊在胡说八道,而是大多数朝臣一眼就能看得穿的事情。事实上,虽然江渊当时在气头上,没有顾及陈循的身份,有些口不择言,但是,这也的确是他的心里话。同样都是政治斗争,你有什么立场来指责我?很快他就得到了答案,但是这个答案,不是陈循给的,而是王文给的。江渊很清楚,王文是天子的心腹大臣。最开始陈循提到吏治的时候,他隐隐约约能够意识到陈循的目的,是在拉拢,或者更准确的说,是在威胁天子党。说白了,如果王文不帮陈循,那么,吏治败坏的名头,就可能压在天子的身上。但是,当时他便有一个疑惑,这种程度的威胁,王文真的就没办法接吗?或者换一种说法,陈循凭什么来的底气,有胆子把这顶帽子扣在天子的头上?后来,王文和陈镒的接连表态,更是加重了他心中的不解,只不过当时,他没有时间细想。可刚刚王文虽然不满,却明显依旧站边陈循的态度,却让江渊忽然豁然开朗。他发现自己忽略了一件很重要的事!那就是,无论是王文还是陈镒,打从一开始,就没有打算否定殿试舞弊一案的真实性。刚开始的时候,江渊觉得这是陈循逼迫,王文和陈镒不得不妥协。但是仔细想想,明显并非如此。这并不是陈循所作所为的结果,而恰恰是王文等人和陈循站在同一立场的原因。刚刚王文说什么?“……这么说来,倒是我们这帮老家伙,见识浅薄,有眼无珠了……”殿试阅卷,头一次是他们这些读卷官,第二次,就是六部七卿这些老大人们亲自上手了。王文的话明显是在反讽,但是,却让江渊意识到了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打从一开始,他的方向就错了,大错特错!他,包括其他的读卷官在内,一直都觉得,大理寺不可能拿得出来详实的证据,所以,不可能定他们的罪。所以他们一直想的,都是如何脱罪!可这恰恰就是关键之处……大理寺根本就不需要证据!两次阅卷的结果,就是最好的证据。既然这两次阅卷的结果有这么大的差异,那么,必然有一方错了,错的人不可能是这些六部七卿,所以只能是他们。这一点,从结果出来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他一直想要用“学识不足,各有见解”的理由来蒙混过关,证明这只是一次意外事件。可王文的态度,给他彻底泼了一盆冷水。还是那句话,王文是天子的心腹大臣,所以很大程度上,他的态度,代表着天子的态度。这也是最让江渊后悔的一点,他怎么忘了,这件案子,是天子亲自“查”出来的!不论最后这案子到了谁的手里,所谓殿试舞弊,打从一开始,就是天子已经定性了的事。这一点,除非天子亲自开口,否则就是不可推翻的。无论是大理寺,还是陈循,王文,陈镒等人所做的一切,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换句话说,江渊以为大理寺最薄弱的一点,恰恰是最坚固,最不可推翻的一点。方向一错,自然是满盘皆输。他在这一点上反抗的越激烈,就越会招致王文等一干天子党的不满。这不是阴谋,而是明晃晃的阳谋,陈循并不是在威胁王文,更不可能是在威胁天子,他只是看出了天子的用意,所以,拉大旗作虎皮,让王文等人不得不帮他而已。这种手段,在官场上,是最可怕的。因为它几乎算尽了王文等人辗转腾挪的余地,朝堂之上,尤其是到了七卿的地步,手段,心性,人脉资历,个个都是出众的很。双方相争,谁也不敢说有十成十的把握能赢,因为你永远不知道对方留有什么底牌。但是陈循的这一招,不论王文手段有多厉害,脾气有多大,他都没有施展的余地。所以,哪怕陈循明摆着是拉吏部当替罪羊,哪怕王文这个桀骜的老家伙满肚子火,可也得按照陈循划定的路线来走。所谓一通百通,想明白了这一点,很多原本江渊想不明白的事情,也就自然而然的明白了。还是那个问题,同样都是政治斗争,你陈循凭什么来指责我江渊?答案就是,政治斗争和政治斗争是不一样的!殿试一案,江渊没有用到任何超越朝堂规矩的阴私手段,虽然说是他陷害萧镃,但是,那只能说是萧镃政治眼光不够,加上自己也贪心,所以踏入了陷阱,怪不得别人。这一次的朝议,其实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一样的,陈循和杜宁,虽然手段不同,但是严格意义上来说,他们依旧是在进行政治斗争,有属于自己的政治目的。这也是江渊的底气,或者说最大的疑惑之一,大家既然都是政斗,都没有触动朝堂的行事禁忌,凭什么他要受万般诘问,而陈循等人却能堂而皇之的来指责他?原先江渊一直不懂,但是现在他明白了。如果说,王文的话,是让他从迷思当中惊醒的话,那么,最后陈循“语重心长”的那番话,就差直接点明了。政治斗争,不仅仅是不动用阴私手段,就可以各凭本事的地方。更重要的,要知大势。政治斗争本身不是错,朝堂之上,尔虞我诈,互相倾轧本是常事,甚至可以说是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的事。陈循说什么“……意见相左……一时出错,并不稀罕……”,其实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所以,为什么陈循做可以,他江渊就不行呢?因为他犯了最大的一个错误,那就是,把所谓的朝堂规矩,看的重过了天子!再直白些说,朝堂上政治斗争的这些所谓规矩,是用来约束朝臣的,但是,不是用来约束天子的。朝堂之争,有得利者,必然有失利者,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但是不论得利失利之人,指的都是参与争斗的朝臣,天子是超脱于这个体系之外的。殿试一案和今天的朝议固然都是政治斗争,但是二者最大的不同,就在于陈循要斗的是江渊,或者也有可能,是他们这十个读卷官,到底是谁,江渊已经搞不明白了。但是他清楚一点,那就是,无论他们怎么斗,和天子无关。然而殿试一案,天子之所以大发雷霆,一众重臣之所以打从一开始,就给这件案子钉上了舞弊是事实,必须有人负责的认识,原因就在于陈循最后的那句话。“……欺瞒君上,胁迫朝臣俯首,此等擅权之举,岂是人臣当为?”诚然,陈循的说法有些夸张,但是,他提醒了江渊一点,那就是,他虽然算计的是萧镃,泽雨轩 zeyuxua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