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我们《北辽日报》攻击,摸黑你们孝老院,没有哇!”
英子听了,先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接着就是大吃一惊。但是,听苗董事长的口气,这事绝对不是随便说的,于是,连忙向我汇报。
接着,小杨州和李双连忙去市场书报亭那里,买来了当天的《北辽日报》。
一看报纸,我和英子禁不住吓了一跳,就在报纸的第二版,刊登了一篇文章:老人住进孝老院的悲催遭遇。
本报记者:白曾
住孝老院的真相,老了病了真会这么惨?
这是省城一家非常有名的孝老院,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有幸参观了它,也结识了一些在这里工作的人。
孝老院给人最初的印象:窗明几净,设备齐全,老年的健身室、棋牌室等硬件设施可谓一应俱全。护理人员也是面带微笑,精心护理着老人家。
但是我看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在孝老院的玻璃窗外,都加有护栏。
我们大家都知道房间的玻璃窗加有护栏没有什么稀奇,但是楼道的窗也加上了护栏,我就有一点不太明白。
于是我就询问随同我们一起参观的护理人员:“请问为什么要在楼道的窗也加有护栏呢?住在这里大多数是老人家,他们通常不会像小孩子一样淘气爬上窗台啊?”
可我得到的答案却让我大吃一惊。护理员告诉我,安装护栏的原因是:防止老人自杀。
多么让人不理解的答案啊!
那让我们细听护理人员的讲述吧!
不归之路
护理员讲,由于这里的护理条件与硬件设备都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所以自然收费也是不菲的。
来这里的老人大多是家境较好,但是家属由于种种原因无法照顾,所以送到孝老院里来的。
中国的老人们均有一种传统的思想,那就是“养儿防老”,所以大多数心里都极为苦闷。
有的老人想不开,觉得家人抛弃他,嫌弃自己年老,活着也只能是给别人添麻烦。
成了废物也没有意义了,所以有些这类的老人就采取极端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于是我又问:“难道孝老院不采取措施吗?”
护理员说:“老人大多行动不便,采取的方式多为服药或者坠楼两种。所以现在有些老人说自己睡眠不好,要安眠药的时候,护理员都要亲眼看到他们吃下才肯离开。
“但是第二种方式就防不胜防了。最易发生的时间通常是在晚上,所以院里已经安排护理人员,夜晚每隔一小时必须巡查一次,但有些事情却是出人意料啊。
“有一位老人,身体半身不遂多年,平日里几乎不能走路,想走路也只能靠两个人搀扶;
“身子向前移动的时候,两条腿也只能跟着在地上蹭,若想自己走路,也就只能手扶着墙移动一两步而已。
“就是这样一位老人,竟然在大斗争,从自己所住的二层楼的房间走到顶楼(顶楼在5楼),从一张仅有一扇窗叶的小窗户跳了下去!
“我们且不说,这位老人是怎样到达顶楼的,就说这个小小的窗,它距地足有一米五,小小的一扇窗,仅能容得一个人侧身而过,这位老人是何等‘坚定’地走上了这条不归之路!
“老人在临行前留下遗书,那既有对这个世界的留恋,又有着种种无奈,自杀的理由是:
不愿再给儿女增加麻烦,成为废人拖累他们。然而却把一生的储蓄,写明留给了孩子。”
我们试想,这位老人当时的心境是何等的痛苦!
满心的伤痕,却是念念为孩子们着想。
结果出人意料的是,当这个老人的儿子来到孝老院时,非但不急于看望亡故的老人,处理老人的身后事。
却在孝老院里大吵大闹,说是孝老院人为害死了老人,要求大额赔偿,如果院里不赔偿就势不罢休。
其实我们明眼人一看便知,目的就不用我们再细说了,只觉得这位老人走得太可惜了,枉费了老人的一片苦心。
护理员又跟我们讲,他们现在最怕的就是老人自寻短见啊!在窗上安装上护栏也是没有办法。
但如果一旦出事,家属很少从自身找原因,从不问问自己,老人真正不快乐寻短见的原因出在哪里?
是啊,把这些老人送离家庭,大多不是经济上的问题,而是有种种理由。
没有时间也好,没有精力也好,在这点上我们大家是不是都应该反思一下啊……
护理员这时话匣子打开了,述说了他们在工作中种种境遇,种种委屈。
她说:“现在孝老院还有一件事情也是最伤脑筋的,就是被孩子们送到孝老院的老人,时常有从院里出逃回家的现象。”
于是,我的好奇心又来了,护理员接着又给我讲了一个事情。
回家的路
护理员说:“再给你讲一个真实的事情吧。前不久有一位老太太被送来,这个老人70多岁,患有老年痴呆症。
“对过去很多事情都没有记忆了,语言上还有一些障碍,不太能跟人交流。自从送到院里没多久,就开始了她的出逃之旅。?喜欢风流余年请大家收藏:(www.zeyuxuan.cc)风流余年泽雨轩更新速度最快。到泽雨轩(www.zeyuxuan.cc)
看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