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县,长坪村。
老宅后院,照样是灯火通明,院子中间的那棵脱了树叶的光秃秃的枣树树干上,挂着几盏灯笼。
四房的门窗上,还张贴着年前康小子和刘金钏成亲时,留下的双喜字。
门楣和窗口附近,也同样贴了红色的剪纸。
剪纸,对联,门神相,大红灯笼,遍地的炮仗壳,当这些元素糅合在一起,过年的喜庆气氛真的非常的浓郁。
但是,反观西屋对面的东屋,可就不一样了。
东屋,连对联都没有贴。
窗户上也没有贴剪纸。
在往年,谭氏可是很讲究这些东西的,那时候老太太自己一个人住,都要张罗这些。
今年,可是老两口和好之后,老汉十多年来,再次回到老宅东屋过的第一个年。
可是,这些代表喜庆的元素却是一样都没有。
如果杨若晴没猜错的话,估计东屋里面也差不多!
杨华忠和大安骆风棠这三个爷们拎着东西走在前面,杨若晴挽着孙氏的臂弯,走在他们爷仨后面。
进了东屋之后,发现东屋里果真寡淡得很!
屋子里,除了比往常多点了几根蜡烛,比以往亮堂了一些,其他基本没什么变化。
八仙桌的桌边,老杨头坐主位抽着旱烟,杨华明和杨华洲杨永智大宝这几個在旁边陪着。
老汉没吭声,所以是他们几个在那里聊着天,说着各家吃年夜饭的时候饭桌上孩子们的趣事儿。
床上,谭氏已经坐到了床上,腿上搭着被褥,鲍素云坐在床边的凳子上,手里捧着一碗热茶。
杨若晴又环顾了一圈四下,没看到赵柳儿,没看到莫氏,没看到蒋桂玲,甚至都没见到新孙媳妇刘金钏……
得,几个孙媳妇和曾孙子曾孙女们一个没过来。
而绵绵和夜一不能算,他们小两口是回了县城自己的小家过年去了的,要正月才能过来拜年。
菊儿和三丫头也同样如此。
所以在家里的这些,过来给老两口拜年的人选也都是经过了筛选的。
为啥孙媳妇和曾孙子孙女们不过来,相信原因都跟杨若晴这边差不多。
“三嫂,晴儿,来这边坐!”
刘氏突然从墙角窜了出来,过来一手一个,拉住杨若晴和孙氏往旁边的长凳子上去。
谭氏吩咐床边的鲍素云,“老五媳妇,你帮我给你三嫂和晴儿倒下茶。”
鲍素云应了声,准备起身,被孙氏喊住。
“刚喝了茶过来的,满肚子都是水,没地儿了,素云不要费力。”
鲍素云凝滞在原地,又转过身去看床上的谭氏。
谭氏无力的摆摆手,说:“喝不下那就算了,桌上有瓜子点心,你们自己抓的吃。”
谭氏话音落,八仙桌旁的老杨头给拔出旱烟杆子,将点心盘子往前推了推。
“吃吧,别客气,老三,大安,棠伢子,你们坐!”
大家伙儿点点头,在坐下来之前,大安和骆风棠把带过来的礼品放到旁边靠窗的那张桌子上。
那张桌子上已经堆满了各式各样的礼品,显然这是老汉和老太太专门腾出来给大家放东西的地方。
老杨头和谭氏的目光都跟着大安和骆风棠的身影看。
当看到他们除了糖包,米糕,还有烟酒和其他东西,老杨头叹了口气,说:“你们能摘除夕夜过来看看我们二老,陪我们说两句话,就有心了。用不着破费!”
大安微笑着说:“爷,不破费,一点小心意。”
骆风棠不擅长这方面的言辞,所以也就跟着笑了笑。
床上,谭氏看到三房这边带来这么多礼品,掀开被子就要穿鞋下床。
“奶,你下床作甚?伱躺着休息啊!”杨若晴也出了声。
谭氏说:“我给你们倒茶。”
杨若晴:“不用倒,刚刚不是说了嘛,我们喝不下!你回去躺着吧!”
刚才腚儿才挨着凳子,四婶刘氏就把嘴巴凑到杨若晴的耳边嘀咕了几句。
杨若晴才知道,老太太这几天夜里,因为都在哀思杨永仙,所以伤到了元气。
老太太本身就有头痛的暗疾,以前刮风下雨天气之前,老太太都会头痛。
这一趟头痛发作了,先前在四方吃年夜饭,小半碗饭都没吃完就回东屋来躺着了。
头痛这个问题,杨若晴经历过,清楚这里面的感受。
一阵痛上来了,感觉脑袋里有一把斧头在凿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