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时任吐蕃大相噶尔·钦陵被迫于武周朝长寿元年(692年)后,长期驻扎青海前线,也能看出唐朝反击对吐蕃造成的压力。
钦陵长期远离吐蕃的政治中心,实际意义上促成了吐蕃王室重新夺回王权,终结了噶尔一门长达五十余年的权臣之路。
之后,钦陵被迫自杀,其三弟噶尔·政赞藏顿(唐史称赞婆)携其子论弓仁及部众投唐,改姓论,成为论姓始祖之一。
最后,还有个外交上的证据。
武周朝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唐蕃之间曾有一次野狐河之会(今青海察汗乌苏河),会谈的一方是钦陵,另一方是唐使郭元镇。
会议应钦陵的请求而召开,在会议上钦陵和郭元镇唇枪舌剑谈的好不热闹。
钦陵想让唐朝放弃安西四镇,在西域构建一个军事缓冲区,但唐朝也不傻,长寿元年(692年)王孝杰拼死拼活才啃下来的安西四镇,哪能说句话就放弃了?
郭元镇知道钦陵的要求唐庭根本不可能答应,但张嘴就蹦出不行,岂不有失风度?外交嘛!向来都是风风光光的干龌龊勾当!
这老狐狸眼珠一转,计上心来,想了这么个主意。
这段话的核心意思就是,“安西四镇可以给吐蕃,不过要拿青海的吐谷浑故地来换。”
青海牧场可是吐蕃拓展的核心,据此地后,东可侵袭拢右,北可截断河西走廊,西可角逐西域,钦陵如何会拿它换安西四镇?郭元镇的答复一经提出,会谈就再也没下文了。
按我们网上键盘军事家们的理论,和平只在大炮的射程之内。如果唐朝被打的全无还手之力,钦陵还谈个什么劲儿,直接打就是了。
这其实也可以反证出,双方尚处在均势地位,谁也奈何不了谁。
如果将第二个战争阶段再细分一下的话,可以分成高宗和武后两个时期。
高宗一朝因其优柔寡断,在对待吐蕃问题上常常议而不决,导致错失了机会,坐视吐蕃掌控青海牧场。
这一时期,吐蕃不但占据着战场的主动地位,在外交上也隐隐压过唐朝一头。曾出现了唐使陈行焉面见钦陵时,因拒绝行跪拜礼,被长期扣留直至身死蕃地之事。
除此之外,高宗开耀元年(681年),还记载这么一件奇闻,吐蕃遣使唐朝请和求婚,但指名道姓要娶高宗和武后亲生女儿太平公主为妻。
高宗当然不舍得将亲生女儿加入吐蕃,但他对这种非常失礼的举动,居然没有断然拒绝,而是来了曲线救国。
由此可见,一方面吐蕃对唐朝的复杂的宗亲系统已经非常熟悉,另一方面吐蕃也不再是那个非常谨慎的“子侄”了,能为吐蕃使臣撑腰的,也就只有其战场上的优势了。
而到了武后临朝时期,唐军已逐步开始主动出击,谋取战场优势地位。
应该公允的说,武则天的政治掌控能力远高于李治。她手下文臣武将的能力也优于高宗一朝,不论是内主朝政的狄仁杰、许敬宗、魏元忠,还是外领雄兵的王孝杰、娄师德、黑齿常之,都是一时之选,也打出了一系列很漂亮的反击战。
甚至,《资治通鉴》里还记载,武后朝曾试图从四川修筑一条唐朝版的川藏公路直插拉萨,“武后欲征发梁(今陕西汉中)、凤(今陕西凤县)、巴(今四川巴中)州民众,从雅州(今四川雅安)开山通道,出击西羌,讨伐吐蕃。”
虽然此事太不靠谱,被蜀地诗人陈子昂上书力劝而止。但至少可以证明,武后当朝期间,唐朝主动出击的态势已经开始出现。喜欢唐朝好郎君请大家收藏:(www.zeyuxuan.cc)唐朝好郎君泽雨轩更新速度最快。到泽雨轩(www.zeyuxuan.cc)
看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