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话录》里这段有趣的记载说明,一百多年的战争打下来,唐蕃两国都早就没有了开始时,那种誓要击倒对手的豪情。战争打到这个份儿上,已蜕变成麻杆打狼的游戏了。
正是这样的国内背景下,唐蕃两国都开始表示,“愿意尊重对方边界了”,也“愿意承认对方的国家地位”,并把之前六次会盟中早就说过,后来扔在地上的和睦话,再捡起来,又热情洋溢的说了好几遍。
然后,仿佛突然想起来一般,“我靠!咱实在亲戚呀!甥舅之谊,关系杠杠滴!以后谁敢惹你,我踢死他!”
国家间的政治就是这么回事儿,看明白就行了,别太当真!
除上述赌咒发誓要追求和平以外,两国间还特别约定,互相都绝对不接受对方的降将,一旦有跑到对方的降将必须进行遣返。
之所有会有这条约定,主要是因为双方都曾深受其害。
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年),吐蕃在川西发动了嶲州(今四川西昌)战役,战役准备期间,八万大军驻扎在昆明城(今四川盐源),为了保证战役顺利实施,吐蕃还在昆明城囤积了一年的军粮。
但吐蕃军队的攻势尚未展开,叛将就接二连三的跑到韦皋账下去了,吐蕃顒城守将杨万波、笼官马定德,甚至吐蕃牟尼赞普的养子野多输煎(西贡节度监军)都投降唐朝。
这些叛将,不但将吐蕃的作战计划和盘托出,导致进攻的蕃军被前后夹攻损失惨重,还亲自带着唐军绕道蕃军后方,一把火烧了大军的粮草辎重。
南诏国更狠,得到唐军传过来的情报后,事先在吐蕃毕竟之路的河里下毒,把吐蕃军队搞得上吐下泻,溃不成军。
就这么着,吐蕃筹划数年,消耗了无数人力物力发动的嶲州战役,被几个叛将生生给搅合了。
吐蕃导致进攻受挫,唐朝的叛将则差点要了唐代宗的老命。
763年(唐代宗广德元年)十月,马重英(恩兰?达扎路恭)率吐蕃军队突破大震关(陕西陇县西境),泾州(甘肃泾川县北)刺史高晖投降,给蕃军充当向导,引军深入。
十月六日,吐蕃连克邠州(陕西彬县)、奉天(陕西乾县)、武功(陕西武功县西北),唐代宗李豫惊慌四措东逃陕州(河南三门峡市陕州区),十月九日长安陷落。
吐蕃在长安城里,立金城公主堂弟为傀儡皇帝,改年号,设置百官,十五日后在郭子仪的军事压力下,大掠而去。
正是因为之前都吃过亏,两边在对待叛将的态度上都很坚决,也能顺利达成一致。
但当时,唐蕃局面正处在逆转之中,唐朝倒是没什么叛将透蕃,吐蕃叛将却接二连三的投唐了。
825年(唐敬宗宝历元年)四月,吐蕃将领刘师奴降唐,敬宗皇帝下令遣返。刘师奴被遣返后,立刻被吐蕃处斩。
次年,唐灵武节度使收容了吐蕃石金山等四人,唐廷仍命节度使派人送还吐蕃,这四人也立刻遭吐蕃处决。
830年(唐文宗太和四年),李德裕被任命为西川节度使。他刚刚上任一年,一个天大的馅饼,砸在了他的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