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雨轩 > 古代言情 > 迷情大唐之爱抑 > 李治杀上官仪的真正原因:绝非怕老婆

李治杀上官仪的真正原因:绝非怕老婆(2 / 2)

【道士莫名躺枪】

对于本案的五位主角,世人最陌生的莫过于道士郭行真了。其实在麟德元年,李治并不是第一次听说郭行真这号人物,几年前,郭行真就帮帝后二人在泰山立过鸳鸯碑。此外,还参与过皇子的治疗,武则天的长子李弘自幼体弱多病,健康状况不佳,而李治本人对道教又比较认可,所以寄希望于神仙,让郭行真帮着想想治疗之策,还派他去龙寻山采过药。

尽管和权力上层勾搭上了,但郭行真最终的结局并不好。据佛教典籍《法苑珠林》记载,随着时间的推移,郭行真的劣迹逐步显露。“上托天威惑乱百姓。广取财物奸谋极甚,并共京城道士杂糅佛经偷安道法。”李治看了他的道法觉得有问题,让司法机构审问,拷打以后,郭行真将自己的罪行和盘托出。知晓结果后,受到欺骗的皇帝决定处置郭行真,下诏:“论斯咎衅宜从伏法,以其参迹道门,情所未忍。可除名长配流爱州,仍即发遣令长纲领送至彼。官司检校不得令出县境,其私畜奴婢、田宅、水硙、车、牛、马等,并宜没官。 ”本来想要他小命,可心里不忍,改为发配爱州,其不法所得悉数充公。爱州之前我们提到过,就是褚遂良最终贬谪的地方,治所在今天的越南清化西北,当年那里的生存条件极为恶劣,基本上有去无回。

郭行真被流放爱州一事发生在龙朔三年(663年),而唐高宗废后案发生在次年,麟德元年(664年),时间上明显矛盾。既然郭行真被李治亲自下令流放,又怎么可能会在一年后跟武则天在宫廷中厌胜?所以这个废后的理由也是不成立的。《法苑珠林》一书由僧人道世所著,写于总章元年(668年),其中对郭行真结局的叙述属于当代人写当代事,好比前几年有人写卡扎菲一样,可信度应该比较高,像人物结局这种很明确的史实估计不会有错。

【材料来源问题】

废后案给出的理由不符合事实,其记载的来源恐怕也有问题。这件事情《旧唐书》并没有记载,《新唐书》和《资治通鉴》记载了。《旧唐书》的前半部分依据的是唐朝官方修的国史、实录,李治废后案牵涉到了废除皇后、诛杀宰相这样的国家大事,如果发生过,国史中不可能没有提及,《旧唐书》的作者在编书时更不可能置若罔闻。小事不提也就罢了,这么大的事,不写实在说不过去。但事实是,《旧唐书》中确实没有记载。

《新唐书》和《资治通鉴》之所以记载了,是源于中唐时期的一本笔记小说《大唐新语》,作者刘肃,唐宪宗元和时人,其生活年代距离唐高宗在位时期已经有一百多年了。对比《大唐新语》和《新唐书》、《资治通鉴》,可以发现后者对此事的记载基本上照搬了前者,没有什么改动。再从《大唐新语》的内容看,作者应该是个对武则天很有意见的人,特别反感女人干政。这本书的内容取材于朝野遗闻,其实历朝历代都是这样,老百姓对深宫中的内幕、斗争很有兴趣,觉得特神秘,但又苦于没有渠道获得,于是街头巷尾会有很多传言,正史野史都有,并不一定准确,真真假假,以讹传讹。

李治废后事件的前因后果都有问题,漏洞明显,再考虑到记载来源并不一定靠谱,可以推断此事应该属于当时流传的政治谣言。人们对上官仪之死感兴趣,但不相信官方给的理由,因此衍生出废后一事。像刘肃这样对上层政治感兴趣的文人听到后,便记录下来,传之后世。等到宋代,那些反对武则天、反对女人干政的士大夫看过后,认为很有利用价值,于是编入相关书籍,影响后人,有利于塑造武则天的悍妇形象与李治的懦夫形象

【上官仪到底因何而死】

话虽如此,但在麟德元年十二月,上官仪的确被杀了,这又是怎么回事?要解答这个问题,就不得不提上官仪的往事了。上官仪的父亲上官弘在前朝曾经担任江都宫副监,虽然是个官,但并没有直接让上官仪成为官二代,享受优越的生活,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被将军陈棱杀害了。家庭的悲剧并未让上官仪走向平庸,之后他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学有所成,文采出众。就连唐太宗都知晓了他的大名,召授弘文馆学士,并让他参与皇室的宴饮、集会,参与编撰《晋书》。

上官仪确实有文采,善属文,因此能通过科举考试,被上层看中,获得平步青云的机会。但朝廷之中,有文采的人大有人在,为什么李治不用其他人,偏偏任命上官仪为宰相?对此,三年前出土的一方墓志似乎能够回答这个疑问。2013年在陕西发现了上官仪孙女上官婉儿的墓志铭,其中记载了上官仪生前的官职:“祖仪,皇朝晋府参军、东阁祭酒、弘文馆学士、给事中、太子洗马、中书舍人、秘书少监、银青光禄大夫、行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赠中书令、秦州都督、上柱国、楚国公、食邑三千户。”其中“皇朝晋府参军”一职颇为引人注目,因为李治成为太子前,爵位正是晋王,换句话说,上官仪在李治还是晋王时,就已经在王府与之共事了,有同样经历的,还有上周我们提到的李义府。正因为是嫡系,又很有才能,李治打败托孤大臣后,将王府旧部予以提拔,这样一来,上官仪、李义府的飞黄腾达就是情理之中的。

上官仪被提拔为宰相时,正是李义府复职,较为嚣张的日子。为了不让李猫、许敬宗这一派的势力做大,李治提拔许圉师和上官仪作为制衡的棋子,出乎意料的是,许圉师因为儿子犯事而倒台,眼见政敌被贬,李义府因此更为嚣张。面对他的种种劣迹,李治实在看不下去,就跟李猫谈心,好生劝勉,结果李猫拒不向组织承认错误,还把李治惹恼了。于是皇帝亲自下手,把李猫赶出了朝廷,并提拔审讯此案、与上官仪关系较好的刘祥道为右相。

李义府被贬后,史书记载上官仪“颇恃才任势”,仗着自己有才有地位,任意使用权势。看着他发达了,许多人纷纷效仿上官仪,“上官体”便应运而生。由于太高调,已经“为当代所嫉”,看他不爽的人多了去了,羡慕嫉妒恨的心态。文人本来就清高,加上被君王重用,此时的上官仪可谓是春风得意。作为一个传统的文人,他对女人当政不满意,而当年靠支持“废王立武”上位的许敬宗又是他的政敌,所以当上官仪风头更盛时,引起了李治的警觉。要是上官仪的势头进一步发展,许敬宗失势,武则天的后位动摇,那么太子李弘的地位就岌岌可危。纵观上官仪的履历,有一段颇为刺眼:“先为陈王咨议,与王伏胜俱事故太子忠。”李忠是李治的长子,长孙无忌、柳奭一派拥立的太子,武则天当上皇后,因为要立嫡子,将李忠废掉,后因为在封地不老实,又废为庶人,幽禁黔州。如今在他府里干过的上官仪得志了,表面上看权势还很大,那么他会不会谋立李忠呢?

想到此,李治不由得捏把汗,皇帝已经患心脑血管疾病好几年了,始终无法痊愈,一言不合就发作,每当眼睛看不见东西时,感觉十分痛苦,尽管生在皇家,享受当时一流的医疗条件,却仍然可以切身体会到:在顽疾面前,生命到底有多脆弱。因此,李治想到了太子李弘,为了能让李弘尽早成熟起来,早在去年的十月份,就已经让李弘监国了,“诏太子每五日于光顾门内视诸司奏事,其事之小者,皆委太子决之”,李弘不过十一岁,便开始接受锻炼,学习怎样做一个优秀的储君,可是他毕竟还年幼,万一哪天皇帝的疾病失控,龙体抱恙,无法理政甚至驾崩了。太子真的能够顺利登基吗?朝中支持他的势力明显处于劣势呀!上官仪会不会有什么动作?为了确保政权的稳定,李治决定除掉隐患,杀死李忠、上官仪。加上那个王伏胜,王伏胜是个宦官,政敌的人天天就在皇宫里,怎能心安?于是授意许敬宗上奏章弹劾,老许心领神会,马上诬告他们谋反,他的命运跟皇后、太子是紧密相联的,要是太子、皇后被废了,他也难逃被清洗的命运,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必须參上官仪一本,尽管他与被囚禁黔州的废太子不大可能真的谋反。

【政治清洗与垂帘听政】

在这场政治事件中,被处置的远非上官仪一人。与他关系较好的刘祥道被解除宰相职务,改任司礼太常伯,刘祥道之前因为帮李治铲除了李义府而拜相,他尽管身居高位,但似乎看透了官场,“性谨慎,既居宰相,深怀忧惧”,整日提心吊胆,深怕哪天就轮到自己倒霉了。为此,老刘多次要求赋闲,李治都不准,这回上官仪出事,皇帝考虑到他之前的态度,只是降职了事。上官仪之子上官庭芝一同被杀,其女上官婉儿后来成为李显的昭容。高季辅之子高正业与上官仪关系好,流放岭南,此外,跟小高有伴流放的还有左肃机郑钦泰,司虞大夫魏玄同、张希乘,长安尉崔道默等一批朝士,简州刺史薛元超长流巂州,郜国公郭广敬任隰州刺史,详行正卿尔朱仪深任沁州刺史,司宰正卿窦斌解职事,授银青光禄大夫,“以散官依前陇右检校,并坐与仪交游故也”。

为了打消部分大臣的非分之想,李治决定强化武则天的地位,皇后稳,太子李弘的位置就稳。在上朝时,允许武皇后垂帘听政,政事无大小都让他知晓。许多人受明清遗留下来的观念影响,认为女人临朝参政,便是皇权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其实隋唐受少数民族的观念影响较深,女人参政并非不可,隋文帝时,独孤皇后便与杨坚合称二圣,夫妻俩经常一起讨论政事,“后每与上言及政事,往往意和,宫中称为二圣。”所以说武皇后参政、与皇帝合称二圣是有先例可循的,契合唐朝的时代背景。武皇后虽然可以垂帘听政,但并不意味着事事都由她来决定,原因开头已经说过了,李治的态度依然十分关键。

不知不觉,显庆四年到麟德元年,短短五年间,三个宰相倒台,其中两个被杀,一个流放,被牵连的远远不止一个两个,政治斗争之残酷,可见一斑。麟德元年时,一个著名人物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消息传来,成千山万的老百姓自发为其送葬,其实,他也是个被政治牵连的人,晚年异常落寞......

那么,他是谁呢?

※※※※※※※※※※※※※※※※※※※※

转自高成时拾史事 (新浪博客)感觉挺有道理喜欢迷情大唐之爱抑请大家收藏:(www.zeyuxuan.cc)迷情大唐之爱抑泽雨轩更新速度最快。到泽雨轩(www.zeyuxuan.cc)

看剑来

最新小说: 皇上,咸鱼娘娘她不想出冷宫 农娇有福 春满京华 前世惨死!重生嫁傻王夺你江山 搬空侯府后,揣着孕肚去逃荒 与闺穿 云烟红妆 妖孽王爷盛宠之萌妃闹翻天 妻主请饶命 天子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