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雨轩 > 历史军事 > 东汉末年之公義传 > 第862章 864.鸡蛋理论

第862章 864.鸡蛋理论(1 / 2)

“我有个问题,当年孔文举说,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罐中,出则离矣。你是如何看法的?”一个学子问道,孔文举这番话引起了当时的议论,到现在没有定论。

张任点了点头:“这问题很好!这也是人生认知的过程,孔文举说的话乃大逆不道的话,如果我是孟德兄依然杀无赦,诚然,父母男欢女爱也不知道哪次生出孩子,但为人父母没有抛弃孩子,如果不要的话,可以喝堕胎的药水,或者生出来将孩子抛弃,但凡将孩子含辛茹苦的带大,供孩子念书,这就是父母之恩,受人滴水之恩尚且当涌泉相报,何况父母十几年来的养育之恩,被孔文举说的一无是处,无视父母之恩于天地有何意义?狼崽长大后,出去觅食,就没有反哺父母,大多畜生都是这样,无视父母之恩与畜生何异?这种人就算读了再多的书也是出来害人的,小人之害,仅仅身边几人而已,君子为害小则数县,大则天下苍生,比如纣王爱妲己,天下大乱,为害天下苍生,有如张角,霍乱苍生,孔文举为孔子十九代孙,为北海相,当为天下表率,这容易带坏天下其他学子,还有百姓,为害天下,不杀不以正天下!哪怕仅仅这句话也足以死罪了!最可笑的是很多文人还一个劲赞扬孔文举,就算孔文举还活着,一个无视十几年父母之恩的人,还会在乎他们这点恩情?”

“那好,如果亲生父母将孩子抛下,养父母将孩子带大,长大后,亲生父母找到孩子,亲生父母重要还是养父母重要?”

“亲娘不如养娘大!”

“那亲生父母就不要了吗?”

“我不是说,亲生父母不要,或者不重要,我个人认为,没有亲生父母,那么孩子连在世间的资格都没有,虽然幼时抛弃,但那时候父母总有父母的原因,没有父母会真心舍得放弃孩子的,所以亲生父母还是要的,只是如果一定要两者抉择一个,那当然是将自己含辛茹苦带大的养父母,这就是亲娘不如养娘大的道理,毕竟是养父母将自己养大,这恩情大于天!”

这个太学学子站起来朝张任一礼:“谢尊驾解除我的疑惑!”

“我们继续刚才讨论了行动上的人生,现在我们说说更为重要的认知世界,人的每一天都是认知这个世界,有的时候是一点一滴,有的时候会听到某个长辈的话,或者遇上一件事,恍然大悟,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就是说,千里路上积累的一点一滴比读万卷书更重要,认知世界更多,对于这个世界,一百个人有一百种看法,不会是一模一样的,这种认知是不同的,这种学到的知识,叫见识,而书卷之中,那叫学识,每个人的知识一般来自于两部分,老师和书本所教的学识和身边点点滴滴听到的,看到的见识。”

“我的老师在教我们的时候,然我们走入百姓中,亲力亲为,感受世界,认知世界,人经过漫长的二三十年,一点一滴的积累,慢慢的成长起来,到了三十岁左右,心里也慢慢成熟了,这就是我老师跟我说的心智,心智成熟,这天下天才很多,比如十二岁为相的甘罗,七岁为孔子师的项橐,但是他们长大后呢?大多是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为何?小时候太高,恃才傲物,容易得罪人,怎么死都没人知道,或者是小时候太傲,只知道显摆,后来被人居上,不只是现在,未来还有大把大把的天才这样坠落,只有保持心性,脚踏实地的前进,才能保持之前的优势,经历风雨才能见彩虹,心智才能慢慢成熟,当然三十岁是一般人的心智成熟的时候,有些人更晚,有些人很早,诸位知道我是武将出身,纵看古今,除了冠军侯,名将大多都是三十岁后成名,当年秦国司马错、白起、王翦、蒙恬等,赵国赵奢、李牧、廉颇等,还有吴起、乐毅、田单、匡章,大汉韩信、周亚夫、卫青等人都是三十岁之后成名的,人过了三十岁心智成熟,对世界的认知,还有对自己专长有特殊的认知,所以会特别强悍。”

这时候一个太学学子站了起来朝张任一礼:“那冠军侯呢?”

“几千年来就这么一个冠军侯,一生全胜,但总共前后也就五、六年时间,他是站在武帝和长平侯两大巨人肩膀上起步的,和常人不可同日而与!”

“那么平城侯呢?”

张任一愣,然后洒然一笑道:“我岂可与这些名将比?”

“平城侯不宜过谦,平城侯虽然场次不多,记录过来仅有三战,保障关保卫战、中牟城保卫战、还有汉中保卫战,都是以少胜多,已经不遑多让已!”

“战场之上,防御优于进攻,进攻方本来就该用上超过于防御方的人数才行,更何况大汉的防御设计日新月异。”

最新小说: 我在红楼改气数 重生南美做国王 万事记录 天中游离 吕布从一只麻雀开始的逆转人生 北宋末年的风流王爷 宋国崛起 黑山鹰 山沟皇帝 史上最强崇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