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营企业的走向,一直有两种不同的声音在争论。
在院长看来。
当今的企业问题已非改革之初可比,当时只有国营企业一支力量,不把它们搞活国家当然振兴无望。
而如今,乡镇企业已经异军突起,占到了半壁江山,外资企业也蜂拥而入,自是另一股可以借助的商业力量。
他打算将那些没有竞争力,也无关国计民生的中小企业将被“放掉”,主抓那些有成长潜力、具备资源优势的大型企业及赢利能力强的产业。
只不过这种战略思想刚刚萌生,还远远没有展现出成型的格局和娴熟的掌控艺术。
但也有部分人表示很担忧。
关于对苏辰的攻击,其实是保守派借口在发挥。
因为除了沈太富和禹作勄之外,他们就再也找不到其他的借口。
苏老师懒得掺合这种事情,只要他们这些人不影响到自己的项目,随便他们闹腾。
而他则尽可能选择淡化自己当前在内地的存在。
此时,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新经济的发展,世界范围内已经掀起企业跨国购并的第五次浪潮。
其来势之迅猛、规模之浩大、影响之深远,引起全球舆论和国际商界的高度瞩目和关注。
根据联合国的统计,20世纪90年代跨国购并额占全球购并总额的比重保持在25%左右。
这是一个很庞大的数据。
人们对于收购兼并战略战术的运用,包括收购的兼并目标的境定、方式及技巧的运用、风险的控制以及利弊的关注程度等迅速上升。
对于这么一场盛大的并购狂潮,怎么能够少得了苏老师。
因为他打算借助这次并购狂潮改善旗下的通信、化工、航空、零售、医疗保健、银行等行业,促进公司产业结构调整。
至于国内的事情,他现在完全插不上手。
比如说让国内工人下岗,如果他这么干的话,估计只能选择跑路。
……
1993年的夏天。
香港的天气依旧炎热无比。
此时的香港影坛正面临着一场变革。
问题很多。
比如成本虚高、粗制滥造、盲目跟风、品类单一等等,这些问题让台湾片商集体反弹。
他们不但对港边减少投资,而且还抵制超过成本的电影。
这些台湾片商与香港电影人唇枪舌战,想着要改变当前的困境。
身为香港影坛龙头的盛世影业却不慌不忙,稳坐钓鱼台。
为啥不慌?
因为盛世影业的经济模式已经横扫港澳台,即便是不拍电影,光是抽佣都能够养活公司这些人。
而且在所有的香港电影公司当中,盛世也是最特殊的一个。
不需要接受外方的投资,自家随便就能鼓捣出来一部大卡司。
在武术电影公司盲目跟风赚快钱的时候,盛世也有自己的计划,那就是尽量出高质量的电影,稳打稳扎。
反正现在的盛世影业已经不再像是早几年那样,需要靠赚快钱来维持生活。
至于同行的死活,周建仁不管不问,他打算等港片彻底不行的时候,自己再出来振臂一呼,到时候所有的人都得听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