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href="https://www.ttkan.co/novel/user/operation_v3.html?op=set_bookmark&novel_id=songjiang-qingye7&bookmark=303" class="anchor_bookmark"><amp-img src="/novel/imgs/bookmark.svg" width="30" height="30" alt="bookmark" title="新增書籤"/></a>
朱熹眉頭緊皺,內心深處五味雜陳,甚至連他自己都不知道該如何形容他此刻的心情。
黃鐘大呂般的鐘聲悠長的緩緩傳來,彷彿一記記重錘撞在了他的心上,讓他有些頭昏腦脹,甚至心裡越來越嫉妒葉青,甚至開始懷疑,這是不是葉青做了什麼手腳?
會不會是找了人在裡面撞鐘,而並非是像當年蘇頌那般,用水的力量來驅動着元祐渾天儀象的種種機關?
洪亮悠揚的鐘聲,比起寺院裡多少有些滄桑感的鐘聲更顯莊嚴,但彷彿卻少了一絲寺院鐘聲的肅穆,多了一絲江南天闊之間,被遺失在北地的粗曠。
呂祖謙彷彿是被那漸漸淡去的鐘聲追趕着跑進了朱熹的書房內,看着書桌前的朱熹正在奮筆疾書,愣了下說道:“剛纔聽見沒沒有?那……那元祐渾天儀象,已經被徹底復原了。”
<center><div class="mobadsq"/></center>
“不管此事是真是假,我等都需上奏章,需近前一觀才行。若是被他取了巧,那便不是我大宋國之大幸,而是奸佞當道的國之不幸。”朱熹繼續埋頭疾書,嘴裡迴應道。
“但……。”呂祖謙愣了下,心裡默默嘆口氣,卻不知道該如何說話。
葉青在元祐渾天儀象復原成功後,又在嘉會門上呆了足足十二個時辰,每次鐘聲、鼓聲響起的時候,葉青都會與手腕上的手錶,包括外面的日晷來對照。
而在元祐渾天儀象的閣樓裡面,至於渾象、渾儀的演示,葉青並不認爲趙構能夠看的明白,而讓他感到遺憾的是,這個時期沒有玻璃,若是有玻璃的話,把外面的結構改成透明的玻璃結構,讓人在外面就能夠看清楚裡面的構造,這樣一來,恐怕會更得趙構的喜歡吧。
在趙構跟當今聖上沒有親臨這元祐渾天儀象之前,即便是葉青不派人封鎖嘉會門城樓,侍衛司跟殿前司也不會同意,在葉青還未來得及真正的封鎖嘉會門時,侍衛司跟殿前司的,就捧着聖旨走了過來。
聖旨的內容也很簡單,先是趙昚對葉青復原元祐渾天儀象給予了讚賞跟祝賀,接下來便是由侍衛司跟殿前司看守元祐渾天儀象,閒雜人等不得前往城樓之上。
走下城樓的葉青,擡頭望着這個時期可以說是巍峨、高聳的建築,都不由的心中充滿了成就感。
看了看城樓之上,那一人難以環抱的硃紅色巨柱,上面有他自己寫的楹聯,葉青不由的得意的笑了起來。
凡事兒太過於完美了,沒給當今太上皇跟聖上留下彰顯皇家天威墨寶的地方話,那麼就是不懂事兒了。
所以他自然是不敢真的把楹聯雕刻在那城樓之上,前後各兩根巨大的巨柱上,而是寫在在了紙上,貼在了那巨柱之上。
他相信,不管自己這樣算不算是提醒趙構跟當今聖上趙昚,恐怕他們也絕對會在氣勢威嚴的巨柱上,留下他們二人的墨寶,以此來佑大宋國運。
回到家裡的葉青,面對的自然是“家徒四壁”的家,白純、錦瑟早已經在兩天前就搬去了老宅子,而此時忙活完後的葉青,也早已經把此事兒給拋到了腦後,待想起來的時候,纔看見樑興從外面跑了進來。
看着樑興進來,葉青本想着再進宮一次,但想着在嘉會門時,趙構壓根兒在鐘聲、鼓聲響了一整天后,都沒有派人來招自己進宮,恐怕這個時候,他壓根兒沒空見自己。
於是內心裡糾結猶豫了一陣子後,葉青便打算先回老宅,後天就是元日了,自己可不想錯過真正在大宋的第一個元日。
事情如他所料,趙構這些日子除了各國使團之外,便是皇親國戚的覲見,讓他連騰出前往嘉會門的時間都沒有,至於見葉青,趙構在鐘聲第一次響起後,就已經把他拋在腦後了。
<center><div class="mobadsq"/></center>
皇宮裡的喜慶氣氛到底如何,葉青並不知道,但工部尚書李道的府上,卻是已經張燈結綵,粉刷一新,上上下下一派喜氣洋洋。
對於他們來說,今年的元日完全沒有往年那麼重要,也是他們唯一的一年,希望元日早早過去,而後趕緊迎來太子娶親的那一最爲重要的時刻。
王淮、湯思退、樑克家、蕭振等人的府上,也早已經開始張燈結綵,一派祥和喜慶。
隨着達官貴人的府邸開始變得喜慶、熱鬧起來,整個臨安城也便由南往北的開始變得喜慶以及熱鬧起來。
等到了除夕的那一天,整個臨安城彷彿都被人們用心點綴了一番似的,不論是大街小巷,還是御街之上,都是一派熱鬧非凡、喜氣洋洋的氣氛。
不論是商鋪還是酒樓,或者是妓院、賭場,在這一天也都會早早的打烊,而後在元日開始,便到了他們日進斗金的最好時候。
嘉會門上葉青的楹聯,不出所料的被趙構撕了下來,而後換上了他們各自寫的楹聯。
墨小寶看着在溫暖如春的書房裡,悠哉悠哉的逗着葉小白的葉青,如同往常一樣,把每日裡臨安城的消息,從劉蘭兒那裡拿到後,再向葉青彙報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