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雨轩 > 历史军事 > 宋疆 > 第三百三十七章 放人

第三百三十七章 放人(1 / 2)

<a href="https://www.ttkan.co/novel/user/operation_v3.html?op=set_bookmark&amp;novel_id=songjiang-qingye7&amp;bookmark=537" class="anchor_bookmark"><amp-img src="/novel/imgs/bookmark.svg" width="30" height="30" alt="bookmark" title="新增書籤"/></a>

在葉青的心中,辛棄疾是屬於那種還可以搶救一下,能夠成爲朋友,本身不失爲一個光明磊落的俠義之人。

所以在面對辛棄疾時,葉青寧願把自己當初情願送出去的功勞,之所以沒能夠弄到手的原因,歸結到因爲朱熹污衊他一事兒上,從而使得自己兩年的辛苦出使,最後所有功勞付諸東流,由此讓辛棄疾在心理上產生一些內疚,並開始質疑朱熹的舉動。

當然,葉青也知道,想要讓辛棄疾這種上一世的直男一下子開竅,完完全全的從崇拜一個人的迷霧中頓悟,這遠遠不是一句話兩句話就能夠做到的。

如同上一世的追星族對待自己的愛豆一樣,在他們的心裡,自己的愛豆就是這個世界上最爲完美的人,需要的就是他們死心塌地的忠誠跟跟隨。

不論任何人說什麼,或者是他們的愛豆做錯了什麼,他們都會選擇諒解,甚至是主動的替他們的愛豆找出各種理由來,爲他們的愛豆辯護。

<center><div class="mobadsq"/></center>

在葉青看來,辛棄疾對於朱熹的崇拜,就如同上一世的追星族對待自己的愛豆一樣,所以如何讓辛棄疾脫粉,跟朱熹成爲路人,葉青必然還需要下一番功夫,從而讓辛棄疾對朱熹充滿了失望,而後“回頭是岸”。

辛棄疾皺眉,一言不發的看着葉青,心中默默思索着葉青跟朱熹之間的衝突與恩怨,來到臨安也有兩年的時間,他對朱熹跟葉青之間的恩怨,多少有些瞭解。

兩人的相識還充滿了戲劇色彩,因爲一本《夢溪筆談》而相識,但接下來葉青跟朱熹之間的關係則是急轉直下,除了範念徳一事兒外,便是那朱熹費勁了心血,都不曾復原成功的元佑渾天儀象,卻被葉青一次便復原成功,甚至比起當初蘇頌所制的元佑渾天儀象還要精緻、進步了更多。

辛棄疾不知道這其中有沒有朱熹嫉妒葉青復原元佑渾天儀象的原因,但他心中也很清楚,朱熹跟葉青交惡,源頭則是因爲範念徳跟葉青之間的恩怨。

而究其根本原因,竟然只是因爲一個小小的丫鬟:錦瑟。

“俗話說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我葉青出使金、夏兩國近兩年的時間,而且還是在剛剛大婚不久之後。說服金國皇帝完顏雍免除了我大宋歲幣一事兒,前往夏國,參與了懲奸除惡我大宋叛臣任得敬一事兒,不到兩年的時間,兩件大功在身,當該是意氣風發的回臨安纔對。但我葉青卻是無聲無息、無人知曉的回到臨安,而且還因朱熹無中生有的憑空猜測、誣陷栽贓從而聲名狼藉,成了一個謀殺範念徳的背後主謀!以至我葉青兩年的功勞、苦勞全部付諸東流,試問辛侍郎,此事兒若是換成是你,你會怎麼樣兒?”葉青笑看着默不作聲的辛棄疾問道。

辛棄疾緊閉着嘴脣,凹陷的眼窩默默看着葉青,他自己也曾經身在軍伍,愁緒所致一首: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而今葉青爲朝廷立下如此大的功勞,雖然不曾生白髮,但也不曾贏得生前身後名,歸其原因,只是因爲朱熹的無端猜疑,甚至包括他自己自認爲的,葉青乃是謀殺範念徳主使一事兒。

“當年辛侍郎曾在軍伍所作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而今葉某看來,或許把了卻君王天下事後面那句,改成辛侍郎那句將軍百戰身名裂,更適合葉某。漢將李陵兵敗歸降匈奴而身敗名裂,如今葉某卻是因出使金夏兩國之功而身敗名裂。葉某身爲皇城司統領,面對朱熹、爾等掀起的栽贓嫁禍難道不該爲自己正名嗎?”葉青再次對着辛棄疾反問道。

“若是真如葉少卿所言,彭某自是無話可說,但葉少卿與金國金源郡王亦師亦友此事兒,又該如何解釋?”彭龜年看了一眼被葉青連番問話,問的沉默不語的辛棄疾一眼,沉聲說道。

葉青瞟了一眼彭龜年,淡淡道:“葉某也很想知道,彭侍郎的先生朱熹跟北地學子關聯一事兒,你彭侍郎做如何解釋?還是說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但葉少卿終究是我大宋臣子,與金源郡王相交,必然是會落人口實,而朱先生不過是一介書生,與北地學子有往來,也不過是學問之事兒而已。”洪遵難得的終於開口說道。

“那依照洪少卿的意思……朱熹結交北地學子便是可以,而葉某便不行了?那是不是洪少卿或者是彭侍郎也跟北地有聯繫呢?”葉青臉上的微笑極其自然,比起在坐的三人來,倒像是他如同沒事兒人一樣,不過在說道最後的時候,還是耐人尋味的看了一眼辛棄疾。

辛棄疾生於山東東路濟南府,而那時整個山東東路則早已經是金人的疆域,如同很多在臨安的百姓或者是官員、商賈一樣,因爲先輩被金人所殺或是所掠,所以從小便對金人恨之入骨。

辛棄疾少年時便立志抗金,而後在採石大戰之後與其他義軍歸宋,曾在軍伍之中任職,也因爲當初還是聖上趙構的嘉賞,一時之間意氣風發,寫下了不少抗金的詩詞與建議,如同他那《九論》、《美芹十論》等等,而這些建議在民間倒是得到了讚賞,但在趙構還是南宋聖上的朝堂之上,卻是反應冷淡。

<center><div class="mobadsq"/></center>

最新小说: 大唐二愣子 我在秦时做丞相 三国之汉魏风骨 鲁国 醉吟江山 亮剑,开局砍翻坂田联队 虚构三国 华夏真相集 盛唐小园丁 他是大夏之皇,他要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