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href="https://www.ttkan.co/novel/user/operation_v3.html?op=set_bookmark&novel_id=songjiang-qingye7&bookmark=574" class="anchor_bookmark"><amp-img src="/novel/imgs/bookmark.svg" width="30" height="30" alt="bookmark" title="新增書籤"/></a>
與林光巢分別,繼續沿着秦淮河畔往建康學府的方向走去,看見旁邊的一家傘鋪,葉青站在門口愣了一會兒後,這才轉身走了進去。
“做一把新傘,十成新的傘,現在就做,我在這裡等。”葉青在袖袋裡摸索了半天,好不容易掏出一塊兒細碎銀子,扔給夥計說道。
夥計看着眼前談不上氣宇軒昂,但隱約之間,身上帶着一股不怒自威氣勢的年輕人,正猶豫着要不要告訴客人,做一把新傘的時間時,便看到掌櫃的快速走了過來。
打發走了夥計後,掌櫃的請葉青在一旁的椅子上坐下。
傘鋪裡並沒有幾個人買傘,即便是有客人,也大多是以女子爲多,而買傘的目的也並非是爲了遮風擋雨,主要還是爲了撐傘走在秦淮河畔的雅意。
<center><div class="mobadsq"/></center>
葉青不認識眼前的掌櫃的,墨小寶也沒有跟着來,但這並不代表碎銀子跟如今拿在手裡把玩的子彈,沒有人認識。
掌櫃的看着葉青,眼神在瞬間也恭敬了起來,剛要起身就被葉青低聲制止,而後道:“準備筆墨,而後八百里加急送到臨安,收到回覆後,連夜趕回。”
“是。”掌櫃的急忙起身,示意着夥計繼續招呼客人,而後領着葉青往後面走去。
不過是一刻鐘的時間,葉青便拿着一把新傘從傘鋪裡走了出來,而沒多會兒的功夫,傘鋪掌櫃的,也走出了傘鋪,往另外一個方向走去。
隨着葉青一個人晃晃蕩蕩的來到烏衣巷陶潛的府邸,門房看着曾經來過一次的客人,一時有些發愣,不知道是該迎進來,還是出言婉拒。
不等他說出話來,那客人就已經閃身進入了府內,如同主家似的還示意他關門,給自己沏茶。
而就在葉青進入烏衣巷陶潛的府邸時,在建康的北城胭脂巷內,韓侂冑緩緩走下馬車,進入到了一座規模宏偉的府邸之內。
當初這一帶曾經是南朝皇帝的後花園,隨着歷史車輪的滾動,如今這裡雖然不復那麼多雕樑畫棟的建築,但以雞籠山爲背景的平坦地勢上,依舊不缺大宋立朝以來,相繼在此興建的,以蘇州園林爲風格的深宅別院。
胭脂巷以當年南朝皇帝躲避叛軍逃生的胭脂井爲名,如今的胭脂井也已經不復存在,就如同那消失的玄武湖一樣,已經成了厚重感十足的歷史長河的一部分。
玄武湖的不復存在,倒是讓葉青大吃一驚,他感覺像是這個門房在騙他,玄武湖怎麼可能會不存在呢?
神宗年間,王安石曾任江寧知府,而那時王安石一到任,便提出了廢湖還田的主張,爲了自己的政績,不惜填滿整個玄武湖,從而使得建康城遇雨成災的噩夢兩百年來揮之不去,直到韃靼人統治了整個華夏之後,纔再次把玄武湖給挖了出來,如此才稍有改善。
韓侂冑的到來,就像是給整個建康城官場的上空,又注入一絲沉重的陰霾一樣,使得建康城的空氣,彷彿都開始變得凝重了起來。
隨着韓侂冑的到來,在夜色剛剛籠罩住整個建康城的山山水水、與建築時,趙汝愚也坐着一架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馬車,緩緩駛入到了胭脂巷內與韓侂冑匯合。
幾乎是在同一時間,信王趙璩的馬車,也緩緩進入到了建康東城位於青溪橋不遠的皇家園墅內。
而僅剩下的建康西城,史彌遠的馬車晚了一個時辰後,便在建康西城西明裡的一座大院前停下,隨着帶來的人率先進入府內,緊皺着眉頭的史彌遠,在三兇之一的監察御史李知孝的陪同下,一同走進了府內。
<center><div class="mobadsq"/></center>
信王居東、葉青入南,史彌遠於西、韓侂冑佔北,冥冥之中似有天意一般,佔據了四個方位的人,在夜深人靜之時,都不由自主的把目光投向了:當年的六朝皇宮,如今的建康學府方向。